不知道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是“正常”月经?对于在平日里比较关注自身健康的女生来说,她们所认为的正常月经,可能就是满足28天标准周期以及5-6天标准时长的生理期,在此期间,所流出来的液体必须要是鲜红色的,并且还不能有凝固结块的现象,而若是自己某个月的月经状况与上述不符,那么就会开始担心自己出现“问题”了。
现如今,在网络上也流传着与月经相关的各种话题,比如“女性月经期若出现这些表现,就极有可能是身体病变信号”、“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等等,但实际上,若是大家将正常月经的标准定义得过于狭窄,那么就几乎很少有女性会完全与这些标准相符合。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月经才算正常,出现哪些情况又属于不正常表现呢?对于这一问题,大家或许需要从月经周期、经期时长以及月经的颜色和质地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月经周期
所谓月经周期,就是从本月月经开始,一直到下个月月经开始之间所间隔的周期,大多数教科书上所呈现的标准周期都是28天,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并没有如此严格的界定,通常情况下,只要月经周期保持在21天-35天左右,都属于正常情况,即便月经周期超过了35天,但只要能够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并且在通过相应的检查后,也没有任何问题存在,那么也都无需过度担心。
而大家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开始出现了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比如月经周期突然明显增长和缩短,变动幅度已经超过一个星期,并且经检查后也没有怀孕,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大家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2.经期时长
经期一般从开始出血的那一天计算,直到出血现象完全结束。通常情况下,经期保持在2-8天左右都是正常的,而且前两天的月经流量会比较多,最后几天就会明显有所降低。
而之所以有些女性经期长、有些女性经期短,其实与女性的卵泡成熟度以及雌激素的活动周期是存在密切关联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甚至多次进行流产手术、滥用药物等,都很容易导致经期变长或变短。
如果经期经常低于两天或是超过八天,那么这种情况,大家也需要加以警惕。
3.月经的颜色和质地
一般来说,月经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并且以液体为主,大多数女性在此方面都属于正常的。在医学领域,经血又被称为月经液,其中一半是血液,而另一半则为其他液体,血液这一半往往是与血液颜色变化规律相符合的,对于新鲜以及含氧量较高的血液来说,颜色往往会更加鲜红,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慢慢加深。
如果大家的月经量较大,就很容易导致经血快速排出,此时,若是及时更换了卫生巾,那么就会看到颜色鲜红的血液,而若是月经量较小,或是更换卫生巾的间隔时间较长,就会发现血液的颜色明显偏暗,总之,这些都属于正常情况。
但如果大家排出了体积较大的血块,并且月经量异常增加,同时还伴有其他不适表现,那么就很有可能说明自身患有妇科疾病了,此时,最好及时去进行相关的检查;而对于有贫血以及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人来说,在月经期间还可能会出现粉色的经血,此时,也需要大家引起注意,并注重对营养的全面摄入。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