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张先生父母在儿子婚后转账338万购房,未签借款协议。儿子离婚时父母突然起诉要求还款,法院最终认定属于赠与无需偿还。现实中,此类纠纷频发,如何避免亲情与金钱的双重损失?
典型争议场景:
转账时未明确资金性质
子女婚姻破裂后父母反悔
补签借条被认定无效
⚖️法律分析:赠与与借款的4大认定标准根据《民法典》第657、667条及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29条,父母出资性质需综合书面约定、转账备注、房屋登记等证据判断。
司法实践对比如下:
关键法条指引:
▫️ 婚后父母出资默认赠与夫妻双方(《民法典》第1062条)
▫️ 主张借款需举证书面协议/转账备注(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29条)
解决方案:3步锁定资金性质步骤一:签订书面协议(核心要件)协议必备条款:
✅ 明确资金性质(借款/赠与)
✅ 约定还款期限及利息(若为借款)
✅ 夫妻双方签字+日期
⛔ 避免使用“资助”“帮忙”等模糊表述
协议模板对比:
步骤二:完善资金流转证据(关键证据)取证清单:
情形① 子女离婚父母欲追款
✅ 6个月内补签借款确认书(需配偶签字)
✅ 收集子女承认借款的录音/书面材料
⛔ 避免单方出具借条(可能被认定串通)
情形② 已无书面证据
✅ 通过短信/邮件追认借款性质(如:“XX款是借给你们的,记得按时还”)
✅ 证明资金来源于借款(如出示父母贷款合同)
❓延伸问题解答Q1:婚前父母转账买房,离婚怎么分?
▫️ 结论:若房产登记子女个人名下且婚前全款,属个人财产;若婚后还贷,配偶可分割还贷增值部分(《民法典》第1063条)。
Q2:赠与能变借款吗?
▫️ 操作建议:
需双方签订《借款确认书》
补充转账备注“转为借款”
借款诉讼时效为3年(《民法典》第188条)
法律文件准备指南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法律风险防范要点:
✅ 转账时书面约定性质
✅ 备注明确资金用途
✅ 发生婚变6个月内补证
提前布局3道防线,让亲情不再因钱生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