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近日上演荒诞一幕: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电视采访中搬出陈旧历史观,宣称“绝不能让中俄联手”。这番充斥着冷战思维的言论,不仅暴露了美国战略界的认知滞后,更与当前中俄全方位协作的现实形成辛辣讽刺。
面对镜头,特朗普以“历史优等生”自居,断言中俄因国土面积差异存在“天然敌对”。这种将地缘政治简化为地理算术的论调,引来国际观察家集体摇头。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次日便隔空回应:“某些人该更新知识库了——中俄协作远超地缘算计。”
事实上,两国合作根基深植于共同战略利益。当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中俄国防部长同步宣布升级联合防空体系;当西方切断SWIFT结算通道,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日交易量突破800亿卢布。这些实打实的协作成果,岂是特朗普口中“暂时性抱团”能概括?
近期三大标志性事件,彻底击碎了美国的挑拨企图。在军事领域,中俄海军联合巡航首次纳入电子战协同科目,实战化演练直接针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经济层面,双方本币结算占比飙升至97%,带动金砖国家建立独立支付清算网络;外交舞台上,两国元首热线沟通频率创历史新高,半年内三次签署关键领域合作协议。
尤为讽刺的是,就在特朗普团队密会俄方特使之际,克里姆林宫突然宣布将年度战略磋商地点改设北京。这种“外交变轨”明确传递信号:相较于美国的空头支票,中俄更看重实质协作。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俄能源交易已完全摆脱美元桎梏,带动全球23国启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在乌拉尔山脉的油田旁,中国工程师正协助俄方建设数字化采油系统;而西伯利亚铁路上飞驰的班列中,60%货柜装载着华为的5G基站设备。这种深度融合,绝非特朗普所谓“战术性联手”所能动摇。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中俄联合开发的CR929宽体客机近日取得欧洲适航认证。当这款装配两国技术的飞机降落在巴黎戴高乐机场时,法媒感叹:“制造业权力重心正在东移。”
历史终将证明,抱着冷战剧本不放的美国政客,才是真正的历史弃儿。当中俄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共享数据、当两国央行数字货币完成跨境测试,这些突破性进展都在宣告:基于平等互利的战略协作,才是21世纪大国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陆金所言:“当中俄军舰并肩穿越宗谷海峡,他们不仅是在展示武力,更是在为旧时代的霸权思维敲响丧钟。”面对这样的时代强音,某些人确实该重读历史了——不过这次,请翻开21世纪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