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孙殿英被解放军活捉,刘伯承: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底层史观啊 2024-11-25 11:25:2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梦里不知身是客

编辑|梦里不知身是客

《——【·前言·】——》

1947年5月,豫北战役激战正酣,解放军攻克汤阴。抓住了一个“大人物”——孙殿英。

听到这个名字,解放军士兵们都愣了一下,这不就是“东陵大盗”吗?

这个曾经名声狼藉的盗墓者,后来的汉奸,将军,竟然落在了刘伯承手里。大家以为他死定了,没想到刘伯承摆了摆手:“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有恩。”

孙殿英被俘,刘伯承的特别指令

1947年5月,豫北战役的战火正烈。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了汤阴城。一队战士带着俘虏押解到指挥部,领头的队长说道:“报告首长,俘虏名单里有个‘大人物’,叫孙殿英。”

站在一旁的战士们顿时议论纷纷孙殿英,这个名字大家太熟悉了。他是有名的“东陵大盗”,挖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后来,他投靠了日军,当了汉奸,又跟着国民党打内战。他的劣迹,简直罄竹难书。

队长看着刘伯承,迟疑着问:“这人怎么处理?”所有人都以为,这样的人恐怕活不长了。一个军阀头子、盗墓贼、汉奸,哪样罪行都足够枪毙他。没想到,刘伯承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后平静地说:“孙殿英,送来见我。”

几分钟后,孙殿英被押到刘伯承面前。他的衣服脏兮兮的,头发乱得像稻草,整个人无精打采,像霜打的茄子。与传闻中的“枭雄”模样相去甚远。他抬头看了刘伯承一眼,低声说:“将军,孙某人认栽。”

周围的人屏住了呼吸。等着刘伯承发话,等着他的审判。出乎意料,刘伯承并没有发怒,而是缓缓地开口:“孙殿英,你还记得你在抗战时做过什么吗?”这话一出,孙殿英一愣,随即低下头,神情复杂。

刘伯承又说:“你在抗战时,帮过我们八路军。今天,我也记得这一笔。此人,不可杀。”

这句话像炸雷一样落在众人耳中。谁也没想到,刘伯承会说这样的话。一个罪大恶极的人,竟然因为抗战时的一点恩情,而逃过一劫?有人不服,压低声音议论。刘伯承听到了,他抬起头,扫视了一圈,语气平静又坚定:“共产党是讲理的。恩怨分明。抗战的那几年,他帮过我们,这一点我们不能忘。”

土匪出身的“乱世枭雄”

孙殿英,1889年出生在河南永城。他的家境贫寒,小时候没念过几天书。村里人都说他脑子灵活,但天生就不是老实人。小时候,偷鸡摸狗,长大了,他开始和地痞流氓混在一起。日子虽然过得刺激,但没什么出息。

1914年,孙殿英觉得小打小闹没意思,就投奔了豫西的土匪头子张平。这一投,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跟着张平学会了土匪的“规矩”:胆子要大,手段要狠,兄弟要稳。几年后,他已经在土匪里混出名声,被人称作“孙老大”。

随着势力壮大,他的野心也跟着膨胀。1925年,他加入了国民军,开始接受正规编制。他有了军衔,有了部队,也算是正儿八经的“职业军人”了。此后,孙殿英像个墙头草,随时根据利益倒戈,在军阀混战中活得游刃有余。

真正让孙殿英声名狼藉的是1928年的“东陵事件”。那一年,他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用炸药炸开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他的手下掘开墓穴,将里面的珍宝洗劫一空。那些金银珠宝被运走时,装满了十几辆马车。事后,他通过贿赂高官,成功摆平了此事。虽然没人敢动他,但他的名声彻底臭了。

抗战英雄还是汉奸将军?

1933年,日军入侵热河,形势危急。孙殿英接到命令,带兵前往抗日前线。这一次,他表现得颇为英勇。在热河战场上,孙殿英的部队拼死抵抗,与日军血战数日。虽然战况惨烈,损失惨重,但他的抗日行为还是赢得了不少赞誉。

后来,他回到河南驻防,继续担任地方军阀。这时的孙殿英和八路军打过几次交道。他知道共产党军队缺粮少药,有时会偷偷资助一些物资。这些帮助在当时对我军来说,是雪中送炭。这也为他后来得到刘伯承的宽容埋下了伏笔。

可到了1943年,孙殿英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日军对他不断施压,他为了保命,选择投降。成为伪军的孙殿英,被日军任命为豫北“剿共”总司令,开始围剿八路军。他还亲自劝说庞炳勋投降日军,背叛了抗战阵营。

抗战胜利后,他又迅速改换门庭,投靠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参与内战,继续在战场上与解放军为敌。

1947年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解放军发动豫北战役。战斗中,解放军攻克了汤阴。这一战的胜利,不仅清除了豫北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还俘虏了不少敌军高官。在战俘名单中,孙殿英的名字显得格外醒目。

被俘时,孙殿英已经没有往日的威风。他的脸灰扑扑的,双手被绑着,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不堪。他并不抵抗,也不争辩,只是低头沉默。一个解放军战士认出了他,惊讶地说:“是‘东陵大盗’!这人可真是作孽太多。”

当时的孙殿英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作为国民党军官,他落在解放军手里几乎没有活路。他的神情木然,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即将被处死的命运。

刘伯承听说俘虏中有孙殿英时,先是沉思了一会儿。他问手下:“孙殿英在抗战时做过什么?”有人回答:“听说他给八路军送过物资。”刘伯承点点头,说:“见一面吧。”

面对刘伯承,孙殿英低着头,没有辩解,也没有求饶。刘伯承却开口问他:“你还记得抗战时的事吗?”孙殿英抬起头,迟疑地回答:“记得。”他又低声说:“将军,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但那时候,我确实帮过你们。”

刘伯承没有再追问,而是对身边的将领说:“此人不可杀。他对我们八路军有恩。共产党人讲理,恩怨分明。”

这一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毕竟,孙殿英的罪行太多,谁都觉得他该被处死。但刘伯承坚持了自己的判断。他的理由很简单:“抗战时的恩情,我们不能忘。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不同之处。”

被俘后,孙殿英被押往河北武安的战俘营。他在战俘营中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流。狱中的生活清苦,而他长期吸食鸦片,身体早已垮掉。

战俘营的医生尽力为他治疗,但他的病情越来越重。1947年9月30日,孙殿英因病去世。消息传出,很多人对此评价复杂。

有人觉得他死有余辜,有人认为他死得不明不白。解放军内部,对孙殿英的历史功过也有不少讨论。刘伯承却很淡然:“生死有命。他对抗战有过贡献,这一点可以记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