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济制度的活力大约有10-15年时间,新中国建立,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利益,工农当家做主,三大改造之后确定的扩大了的资本家也只有100万人,地主富农占人口的9.3%,也就是90%的人是工农,都衷心拥护共产党。这种民心可以支持一代人,第二代人还有百分之五十以上会感谢共产党。
下面我们来看看接下来的十年建设。
一、制度和理论1.所有制。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生产,工人积极性不强。原来的小商小贩不见了,居民生活不方便。
2.计划经济。
3.《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二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最近几年,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这要改变一下。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四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工农业品的交换,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
五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提倡同地方商量办事的作风。中央要注意发挥省市的积极性,省市也要注意发挥地、县、区、乡的积极性,都不能够框得太死。
六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
七 党和非党的关系。几个党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就是那些骂我们的,像龙云、梁漱溟、彭一湖之类,我们也要养起来,让他们骂,骂得无理,我们反驳,骂得有理,我们接受。党政机构进行大精简,砍掉它三分之二。
八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九 是非关系。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十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4.八大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6月19日,毛泽东。
在客观上将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我国每年作一次经济计划,安排积累和消费的适当比例,求得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平衡。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过了一年,就整个说来,这种平衡就被矛盾的斗争所打破了,这种统一就变化了,平衡成为不平衡,统一成为不统一,又需要作第二年的平衡和统一。这就是我们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事实上,每月每季都在局部地打破这种平衡和统一,需要作出局部的调整。有时因为主观安排不符合客观情况,发生矛盾,破坏平衡,这就叫做犯错误。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在生产问题上,一方面,合作社经济要服从国家统一经济计划的领导,同时在不违背国家的统一计划和政策法令下保持自己一定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参加合作社的各个家庭,除了自留地和其他一部分个体经营的经济可以由自己作出适当的计划以外,都要服从合作社或者生产队的总计划。
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
毛泽东的文章,我只摘录了我认为重要的内容。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无疑都是正确的,问题是,一种思想理论,到了实践就会打很大的折扣,很多人会用实践的结果来指责思想理论,说话不算数。这完全是一种无知,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完全实现了的。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都谈到过既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是不是结束早了。
修建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二、二五计划1.一五计划问题。重工业过重。91.5%。一五计划轻工业过轻。
2.二五计划。
1955年开始编制。国务院敲定的1962年指标是,粮食5000亿斤、棉花4800万担、钢1050-1200万吨。但大跃进展开,计划被批判。
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1.5%,农业总产值增长3.6%。
3.适度放开。
出现不少地下工厂,产销紧俏商品。手工业合作社相对灵活经营。富裕农民坚决要求退社的可以退出,农民可以有一定数量牲畜、自留地。
4.大跃进。
1】1957年下半年,毛泽东开始批评反冒进,11月毛泽东第二次访苏,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赶超美国,于是,毛泽东提出15年赶超英国,后来又提出15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超英赶美战略形成。于是,时间不断缩短,指标不断增加,急于求成思想泛滥。
2】大炼钢铁运动。1958年最初的指标是642万吨,4月提出711万吨第二本帐,5月第三本帐到了850万吨,6月到了1070万吨。其它工业指标也跟着无限加码。
为了完成指标,全民大炼钢铁。建土高炉100万座,动用9千万人。
3】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小社并为大社,利于搞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开始后,实行政社合一,不仅土地归公,自留地也取消了,总之一切公有,吃食堂,一起劳动。公社还办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学校、医院、商店、工厂等。
共产风。公社内可以无偿调拨各队劳动力、资金、物质。
浮夸风。河南率先放卫星,小麦亩产2105斤。后来各地吹牛,水稻亩产13万斤、玉米3.5万斤、高粱2.2万斤、花生2.6万斤等等。
瞎指挥。
农民有一句谚语说“有吃饱饱胀,没吃烧火向”。集体的粮食没多久就吃完了,国家按浮夸下达的任务又必须上交,于是,1959年出现普遍饥饿。
河北省徐水县宣布从1958年9月起,对全县城乡居民一律实行”十五包”,即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这15项开支,全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195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徐水县向“共产主义”迈进的消息,引来了大批的参观学习者,在全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于是,各地争相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可是,由于财力枯竭,根本无法实行。
毛泽东发现了问题,连续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决议: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公社、大队、小队)队为基础,按劳分配,允许收入差别。恢复自留地、家庭副业、口粮分配到户、可以不吃食堂。
4】下放权限。把中央各部所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下放计划管理权;下放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权;下放财权和税收权;下放劳动管理权;下放商业、银行等管理权;下放教育管理权;扩大企业管理权限,等等。这些都助推了地方搞大而全、小而全,大跃进日益激进。
5】后果。1958年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4.8%,农业总产值增长2.4%,但是,浪费大效果差,比例严重失调,冬天开始出现粮食、食油、猪肉、蔬菜等供应紧张。工人取消计件工资制和奖金,农民取消自留地、家庭副业,生活普遍下降。
大跃进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取消了所有的个体经济。
5.强弩之末。
毛泽东请陈云落实钢铁指标,最后落实为1300万吨,各种过高的指标陆续降了一些。
庐山会议本来纠左,反右倾后,左得更加厉害了,提出提前两年完成二五计划,1962年赶上英国。
后来,人民公社推广到城市,建立了13000个城市公社,全部公有。
新的大跃进,在1960年重新高涨,比1958年更厉害。
1958-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34%,农业总产值1959年下降13.4%,1960年下降12.6%,农业生产倒退十年。
主要是居民消费水平下降了14%,尤其是农民,下降24%。50年代的生育率一般是千分之二十,1960年是负4.57,人口绝对数减少1005万。
6.国民经济调整。
1961年就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没有落实。工业总产值下降38%。
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真正调整,3-5年调整再发展,退够。当年物价得到控制,农业比上年增长了6%,农民消费回升了7%。
1963-1965年继续调整,作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准备阶段。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57年60%,农业总产值增长9.9%,工业总产值增长98%。
主要是农轻重比例比较协调,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但是,人口在加速增长,人均下降。
7.建设成就。
1957-1960年,建成或部分建成1100个大中型企业,煤井由294对增长到568对,高炉由43座增长到334座,平炉由42座增长到83座,新建了石油化工设备、精密仪器制造、拖拉机制造、有机合成等工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由334亿元增长到721亿元。
三、其它建设1963年中苏关系完全破裂之后,对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的预测,启动了三线建设。为了改变政府管理企业的弊端,启动了试办托拉斯。
1.三线建设。
沿海大企业一分为二,主要搬到西南地区。原则是“分散、靠山、隐蔽”。
2.试办托拉斯。
第一批试办12个托拉斯,烟草公司是比较成功的一个。
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成立于1963年7月,1964年8月正式列入托拉斯。它对全部卷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烟叶的收购、复烤、分配和调拨。对烟草工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之后,按照合理的布局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对全行业的工厂进行了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卷烟厂由104个调整为62个,职工人数由5.9万多人减为4.1万多人,而卷烟生产能力却从330万箱提高到480万箱,卷烟牌号由杂乱的900多种减为274种。
1964年劳动生产率比1963年提高 42.4%,卷烟的加工费用降低了21%。而且,烟草工业公司还协同农业部门抓烟叶的生产,开展科研工作,扩大高级烟原料基地,派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种烟积极性,烟叶产量大幅度上升,质量也有所提高。1966年收购烤烟1200万担,比1963年增长1.7倍,中上等烟叶由23%提高到30%以上。由于上等烟叶比重增加,卷烟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甲级烟的产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到1965年末,共上缴利润56亿元。
3.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1】三级(公社、大队、小队)所有,队(大队)为基础。小队有部分所有权。公社相当于原来的乡,有9个左右大队,1个大队有7个左右小队,小队相当于高级社,20-30户。
2】纠正“一平(平均主义)二调(无偿调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90%社员增加收入,供给(按人头分配粮食等物质)与工资(按劳动工分分配钱物)比例是三七开。
3】恢复少量自留地(人均耕地7%)、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提高农副产品价格。
4】节约劳动力,加强生产第一线。保证睡眠8小时。
5】办好公共食堂。
6】发动群众,整风整社。
7】终止“包产到户”、“责任田”。毛泽东认为这会瓦解集体经济,实践证明毛泽东是对的。
4.西藏民主改革完成。
西藏历来由政府、寺庙、贵族三大领主统治,农奴主及其代理人占人口10%,占有全部土地。
1959年平叛后开始改革。同内地基本一致,先减租减息,再评成份,分配土地。不同的是,参加叛乱的领主一律没收,没有参加叛乱的领主采取赎买。耕地30元亩,耕畜骡马100元头,牛50元,牦牛30元。还有房屋、农具,国家共拿出4575万元赎买,分给农奴。
1961年改革完成,农牧业增长12%。
驻军建立国营农场牧场,22万亩,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对西藏农牧民起了示范作用。
1965年开始试办人民公社,1975年实现了公社化。
5.节制生育。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实施节育政策。1963年生育率达4.3%,自然增长率达3.3%,1964年人口普查已经达到69458万人。节育方式主要是结扎和人工流产,上海1965年降至1.1%。
但是,当时只是提倡,没有强制性措施。
四、劳动模范五六十年代,涌现出一批工农劳动模范,时代开模,我选择几位说说。
1.郝建秀。1949年11月,15岁的郝建秀考入青岛第六棉纺织厂当养成工,三个月期满定为正式细纱甲班值车工。她出身贫苦,读过四年小学。入厂后,第一个夜班,因打盹而放大花。为了不打盹,她不断地巡回车挡。在巡回中郝建秀发现,只要做好了清洁工作,断头就少。于是,她把几种工作程序紧张有序地进行,省出时间来多做清洁工作,掌握了巡回规律,减少了断头。
郝建秀在车间
1950年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建立个人白花过磅记录制度。郝建秀优异的工作成绩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受到工厂领导的表扬。她进一步钻研技术,反复熟练减少断头的操作方法,白花出的一天比一天少,全厂出了名。她的值车能力从看300锭逐步提高到400锭、500锭,一直提高到600锭,但出的白花却始终保持在0.2%~0.3%之间。到1951年2月,平均皮辊花率为0.25%,创造了连续7个月少出白花的新纪录。
1951年2月,山东省工矿企业检查团到青岛检查工作,听到郝建秀少出白花的事迹后,认为当时出0.25%的白花数字是全国罕见的,应很好研究推广,马上组织报社报道。从此,郝建秀少出白花的操作法引起了重视。
从1951年3月开始,对郝建秀工作法进行了三次总结。第一次是国棉六厂总结的,其结论是“三勤、三快”,即眼要勤看、快看,腿要勤跑、快跑,手要勤清洁、快接头。1951年6月2日,中国纺织工会联合组织了“郝建秀工作法研究委员会”,对郝建秀工作法进行第三次总结。分成接头动作、接头时间、清洁时间、清洁动作、动作顺序五个组,分别进行研究与测定。经过5天的努力,郝建秀少出皮辊花的经验终于找出来了。
主要经验是:①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工作认真负责;②虚心学习,肯动脑筋,提高技术;③工作有计划,善于分配劳动时间,能分别轻重缓急进行操作;④不浪费劳动时间与劳动力,做到一切以减少断头为中心,以少出皮辊花为目的。决定在全国推广。
郝建秀工作法基本内容:①工作主动,有规律、有计划、有预见性,人支配机器,不是机器支配人,按照一定的规律工作,一切争取主动;②生产合理化,把几种工作结合起来做,做到既省力又省时;③抓住细纱工作的主要环节,清洁工作做好,断头就少;皮辊花出的少,产量就高,质量就好。
真正代表工人阶级
降低皮辊花率30~51%左右。青岛第二棉纺织厂的郭克忠创造出“扫车工作法”,青岛第七棉纺织厂侯秀美,青岛第一棉纺织厂谭秀香创造了“接头巡回操作法”、“摇纱操作法”,青岛第四棉纺织厂刘玉美、于花泽创造的“捻线值车操作法”,青岛第七棉纺织厂胡维选研制出“大裁机”、“扫皮圈机”和“割胶机”提高机械性能235%,青岛第一棉纺织厂沈铮发明的锅炉通风挡渣板,每年为国家节煤1200吨,发电量比原来增加1000千瓦……
关键是,工厂关心工人,发掘工人的劳动创造性,帮助总结提高推广,共产党真正代表工人阶级。郝建秀1951年被评为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参加工作只有两年时间,1952年被送到山东大学工农速成中学读书,1958年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深造。她后来一直做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2.陈永贵。
1946年,他已经41岁,把4个年过半百的老汉和5个11至16岁的娃娃们组织起来,成立“老少互助组”,与同村党支部书记贾进财领导的另一个互助组开展“老少组”和“好汉组”的劳动竞赛。“老少组”在第一年就取得了亩产150斤的成绩,比同村壮年劳动力所组成的“好汉组”亩产高出三十斤。1952年冬,在村支部书记贾进才的极力推荐下,陈永贵成为大寨的党支部书记。从1953年开始,大寨在陈永贵的领导下,开展了著名的“十年造地计划”,为大寨村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拉开序幕。他组织生产活动,带头劳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农作物特点,推广科学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合理施肥、适当密植、“三深”种植法、“四不专种、三不空”等一系列科学耕种新方法,使大寨的粮食产量逐年增长。
1960年夏天,大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房屋窑洞倒塌,多年修筑的梯田冲毁,损失非常惨重。他提出“不向国家要钱,不向国家要粮,不向国家要物资;卖粮不少,种籽、饲料不少,社员口粮不少”的抗灾自救口号,战胜毁灭性自然灾害,轰动全国。
1964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榜样》的社论,随后到大寨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和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12月,出席三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寨精神作了高度概括:“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从贾进才到陈永贵,我们看到了早期农村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他们都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代表,贾进才尤其难得,高风亮节。陈永贵后来一直做到副总理,不拿国家工资,保持农民本色。
郭凤莲现在怎么样了?
3.王进喜。
他出生在玉门农家,1938年,15岁进旧玉门油矿,1950年,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勤快、能吃苦,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王进喜担任队长,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口号,创出了月进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到达萨尔图车站,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王进喜带领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仅用4天时间,竖立40米高的井架。没有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水泡子破冰取水,脸盆端、水桶挑,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开钻,进尺1200米,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王进喜是1959年全国劳模,建设大庆的时候,更加努力,那个时代的劳模没有利用劳模资格,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当官做老爷,发财捞钱。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是干出来的。
4.李瑞环。
他自己说上过六年学,要干很多农活,吃不饱,二娘没孩子,就把高粱饼子拿给他吃,后来得了工资,总要给二娘一些。他喜欢读书,只要借得到,过年的时候,母亲叫他挑柴火上街卖了买油条回来包饺子过年,他看见书就买了。空手回来,母亲一顿打,光着脚跑到外面,有个当家大嫂把他叫进去捂脚,母亲还是把他找了回去,说:“儿啊,我知道你喜欢读书,可是,我们家哪来钱你读书呢!”
他说,我很早就当了劳模,什么是劳模?就是干得多、干得快、干得好、吃苦多、吃亏多、奉献多。你要比别人先进,就得多学习。那时候工棚里面是通铺,白天没有时间读书,晚上读书开灯影响别人休息,冬天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到路灯底下学习。
1958年的夏天,人民大会堂工程指挥部交给北京第三建筑公司“木工青年突击队”一项重活、急活,在8天内要制作一段200米长的屋顶外檐模板,以保证大会堂内外的装修进度,不因下雨而受到影响。
当时身为“木工青年突击队”队长的李瑞环深知,如果按照老规矩,就得把堆的像小山一样高的木材,搬到工地对面的故宫大院去“放大样”,那样的话时间肯定来不及,质量也好不了。他决定利用自己在业余建筑学院学到的知识来一次技术革新。当时很多人劝他,这是国家重点工程,要出点差错非同小可,但是李瑞环有自己的想法。最后他自己创制了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
1960年2月12日《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的青年木工李瑞环以刻苦顽强的精神猛攻文化堡垒、攀登科学高峰,四年内文化水平由初中提高到高中,运用了几何学的原理创造了9种简易计算表和”土公式“。
人民大会堂建筑工地
读后记:无论如何,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工农没有文化,拼命学文化,拼命钻研技术,农业也好,工业也好,大家展开劳动竞赛,劳模是赛出来的,不是弄虚作假、在家里想出来的。建设当然会出现许许多多问题,即使是今天,哪个国家的建设不出问题?重要的是总结,纠错,再前进。人们总是在试错的过程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