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念进化史:打破等级,平等主权如何主导全球新篇

以丹聊历史 2025-01-06 02:53:58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国家之间平等相待的理念已然成为国际交往的基石,深深镌刻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

然而这看似理所当然的理念,实则是在漫长岁月中历经无数曲折与变革才得以形成的。

早期不平等的国际关系

在1648年之前,国际关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那时,国与国之间并非基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取决于其自身实力,即所谓的“power”。

强国在与弱国互动时,即便没有彻底消灭弱国的意图,也能够随意地对其进行欺凌与压迫。在这种格局下,各国之间由于实力的悬殊,身份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就如同在封建等级秩序中,君主自称为皇帝,而其他附属国的统治者可能只是亲王、公爵、伯爵、侯爵等不同等级的封号。不同等级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准则也大相径庭,所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更是千差万别。

例如,强国可能在贸易、外交礼仪等诸多方面都占据主导地位,弱国则只能被动接受各种不平等的安排,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模式在当时被视作一种不可撼动的常态,深深扎根于那个时代的政治土壤之中。

国家主权概念的诞生

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效应应运而生——国家之间不论爵位高低,不论大小强弱,在国际上一律平等的概念开始逐渐确立。

“国家”(state)这一概念正式出现,与之相伴的是主权概念的诞生。在当时的欧洲,被公认的君主被视为国家(state)的主人,主权意味着对内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则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

这种对内最高、对外平等的法律身份界定,成为主权的核心内涵。如果一个国家对内还需听从其他势力如伯爵或其他皇帝的指令,那么它既无法实现对内的最高统治,也无法在对外关系中保持平等地位,也就不能称之为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

在主权概念形成初期,人们普遍认为主权属于国王或君主,这便是君主主权的时代。君主凭借世袭权力和传统权威,掌控着国家的一切事务,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拥有绝对的决策权。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这种君主统治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法国人民对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深感不满,他们奋起推翻了国王的统治,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理念。

这一理念的转变意味着国家的权力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君主转移到了人民手中。

人民主权的发展

但人民主权的提出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界定“人民”的范围,如何确定谁属于这个拥有主权的人民群体,谁又被排除在外,这就需要明确一个身份边界。

当时法国给出的标准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即只要认同法国的社会契约,无论来自哪个民族、拥有何种血统、秉持何种信仰、使用何种语言、肤色如何,都被视为一家人。

而当时法国的社会契约就是著名的《人权宣言》,它在后来进一步演化为法国的宪法。

在这种理念下,那些认同这一社会契约的人们共同构成了一个“nation”。由此,国家的形态从单纯的“state”演变为“nation - state”,即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的概念强调了人民的共同认同和归属感,这种认同不仅仅基于地域或家族血缘,更重要的是对共同的价值观、社会契约和政治制度的认可。

这一转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族国家成为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各国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外交、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共同构建起当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

国家概念的演变历程让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国际关系从等级分明到平等相待,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从传统国家到民族国家的转变,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思想不断解放的结果。

这一演变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也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各国的地位、国际关系的准则以及国家内部的治理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据,促使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思考国家发展、国际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重要议题。

文本来源 @施展世界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