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计,在艾滋病疫情暴发至今的这段时间里,全球大约有884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其中4230万人因艾滋病相关并发症而死亡。
2023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为58903例,死亡人数为22137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现存的HIV感染者数量为74万多例,累计报告死亡人数为47万。

26岁的小吴因为一次高危的边缘性行为,而确诊为HIV阳性。三天前小吴因持续低烧、全身皮疹来就诊,本以为只是过敏。
被询问是否有过亲密行为后,医生要求小吴一定要做艾滋病筛查,没想到,就是三个月前那次放纵,就变成了这样。
看着报告单,小吴瘫坐在椅子上:“我以为只有发烧才算艾滋病……”
身体在报警!艾滋病最会伪装的5个信号艾滋病不是“突然死亡”的绝症,但它的早期症状像感冒、皮肤病,却能悄无声息摧毁免疫力。结合临床数据和最新研究,以下5种表现最需警惕:
1、最容易被忽视的警报:持续低烧+关节痛

体温长期徘徊在37.5℃-38.5℃,伴随肌肉酸痛、乏力,吃退烧药只能短暂缓解,这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免疫细胞与病毒厮杀时释放的炎症因子在作祟。
关键区别:
普通感冒发热一般3-5天消退,而艾滋病引起的发热常持续1个月以上,夜间盗汗浸湿床单。
2、最直观的求救信号:全身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腹股沟出现直径1cm以上的硬块,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是硬块不消散持续1个月以上,若同时伴有口腔白斑、反复疱疹,可能免疫系统已经面临崩溃。
3、最残酷的“瘦身陷阱”:体重暴跌

HIV病毒会疯狂消耗肌肉和脂肪,并破坏肠道吸收功能,每天吃得很多,没有运动,但身体消耗得很快,导致体重一直下降,从150斤瘦到135斤。
4、最迷惑人的伪装者:皮肤黏膜病变
带状疱疹反复发作,在腰部呈簇状分布,这可能是免疫力受损。平时爱干净,突然在口腔、生殖器长溃疡,反复长,一直不好转。
5、最容易被误诊的征兆:慢性腹泻
每天水样腹泻超过3次,持续1个月以上,且便检查不出寄生虫或细菌,止泻药完全无效,而且体重暴瘦,要高度警惕。
比病毒更致命的是侥幸心理很多人抱着“我就一次没戴套,应该不会中招”的念头,却不知:

①我国的HIV案例,95%以上是通过性途径感染,一次无保护性行为感染概率通常在0.1%到0.2%之间;
②共用剃须刀、纹身针虽然概率低,但是也存在传播HIV的风险;
③窗口期检测可能漏诊,高危后需在6周、3个月复查。
这些常识,越早知道越好
①安全套要全程戴,即使对方说“刚体检过”。
②出血伤口要警惕,理发店剃须、小诊所拔牙都可能传播。
③感染的孕妇不一定非要打胎,积极治疗,母婴传播的风险可降至接近零。
④日常接触不传染,共餐、拥抱都很安全,不需要刻意躲避患艾人群。
自测:你的风险值有多高?①近1年有无保护性行为
②伴侣拒绝做HIV检测
③共用过纹身/穿耳器械
中1条,3个月内做血液检测;中2条以上,立即联系疾控中心。
小结47万条生命的代价告诉我们:艾滋病不是天谴,而是对漠视健康的惩罚。早发现的患者每天吃1片药,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
[1]《2023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9.18.
[2]《艾滋病肿瘤中,合并淋巴瘤发病率最高。无疫苗,无特效药,感染了HIV就没救了?丨防艾知艾》,重庆日报,2024.12.05.
[3]Blanche S. Mini review: Prevention of mother-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25 years of continuous progress toward the eradication of pediatric AIDS? Virulence.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