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六大强县!全部被江苏浙江包揽,最低门槛达2500亿

城市迈向新时代 2025-03-17 04:52:18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县域经济历来是观察中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窗口。

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六大强县依次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慈溪、义乌,GDP总值均突破2500亿元,其中昆山以5380.2亿元蝉联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六大强县全部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折射出两省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长三角强县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顶层设计的支持。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县域经济被赋予衔接城乡、辐射周边的重要使命。

江苏的昆山、江阴等县市依托《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通过承接上海产业外溢、建设高端制造集群,实现GDP稳步增长。

浙江则通过“山海协作”工程和《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慈溪、义乌等县市以民营经济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实现经济跃升。

例如,义乌凭借“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定位,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支持下,2024年GDP增速高达21.79%,成为长三角增长最快的县域经济体。

江苏与浙江的县域经济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

江苏的昆山、江阴等县市以“苏南模式”为核心,以外资驱动和产业集群为特征。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超2000家电子信息企业,贡献了全球1/3的笔记本电脑产量。江阴则凭借“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底蕴,在高端装备、新材料领域形成优势,2024年GDP达5126.1亿元。

相比之下,浙江强县更依赖民营经济活力。慈溪以小家电产业为支柱,拥有方太、公牛等龙头企业,民营经济占比超80%。义乌则通过“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2024年外贸出口额突破4500亿元,占全国小商品出口额的12%。

两省路径虽异,但均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良性互动。

在“双碳”目标与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长三角强县正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

江苏张家港以沙钢集团为龙头,推进钢铁产业绿色化改造,氢能产业园已吸引超百亿投资。常熟则通过“数字科技新城”建设,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38%。

浙江慈溪依托宁波前湾新区,打造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3.5%,高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

政策层面,《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的落地,进一步强化了县域与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的创新联动。

例如,昆山与上海共建“科创飞地”,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00家,成为全国首个县域国家创新型城市。

尽管长三角强县表现亮眼,但依然有不足。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江苏四县GDP总量达1.7万亿元,远超其他区域。二是产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如多地争相布局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可能导致资源错配。

未来需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推动跨省域产业链分工。

例如,苏南强县可聚焦高端制造,浙北县市强化数字贸易,共建长三角统一大市场。此外,县域城镇化需与乡村振兴协同,借鉴义乌“农民市民化”改革经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0 阅读:4

城市迈向新时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