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荡妇羞辱,被造谣泼脏水,那个亲历暴力的女人,拿下了诺贝尔奖

小乌鸦电影 2022-06-30 17:00:26

1906年,巴黎的格拉西埃尔路24号,住着一个寡妇。

她不常与外人打交道,总是行色匆匆,一副让人捉摸不透的模样。

丈夫因车祸丧生后,她并没有表露出悲伤,而是若无其事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因为与男同事走得近,邻里对她颇有微词。

流言蜚语传着传着,就成了铁打的事实,人们开始聚在她家楼下,恶狠狠地辱骂她。

“真是不知羞耻!”

“滚出法国,肮脏的波兰人…”

“这个波兰荡妇,真不要脸…”

……

甚至连走在大街上,都会被戳脊梁骨。

一些关于她害死丈夫的阴谋论,也甚嚣尘上。

这位遭到半个巴黎唾弃的“坏寡妇”,正是大名鼎鼎的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

或者,你可以叫她:

居里夫人。

一个拿过两次诺贝尔奖、彻底改变人类未来、无数人景仰的科学家,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深入了解居里夫人的话,就会发现,中学课本上那个站在丈夫身旁的女人,有太多鲜为人知的侧面…

玛丽的青少年时期,过得提心吊胆。

当时,波兰受尽蹂躏,“学习母语”被明令禁止,违者将面临牢狱之灾,或流放西伯利亚…

长姐和母亲相继去世,让玛丽的内心布满伤疤。

15岁时,玛丽高中毕业,但华沙的大学根本不招女学生,加上家中经济拮据,她只能暂缓学业,外出赚钱补贴家用。

1891年,24岁的玛丽,决定前往巴黎求学…

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阁楼,十分简陋。

掉渣的面包片和咖啡,是她最常吃的东西。

有时,玛丽会因为饥饿过度,而昏倒在地…

女性和外籍身份,让玛丽在学校里受到不少排挤,甚至连导师都会嫌弃她…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生活里,要强的玛丽起早贪黑、奋力苦读,以拔尖的成绩拿到了物理学、数学的学士学位。

某次,玛丽前往一位波兰同胞的家中拜访。

她远远看到,一个身形颀长、气质忧郁的年轻男子,站在明亮的落地窗前,举止洒脱,严肃中泛着温柔…

交谈中,玛丽发现,眼前这个男人是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物理学家,话语间尽是科学理想。

一股好感,涌上玛丽的心头。

这个“科学疯子”,正是18岁就硕士毕业、熟知十几门学科的皮埃尔·居里。

同时,玛丽艰苦朴素的求学精神,和出色的科学研究,也极大地吸引着皮埃尔。

两人聊实验谈人生,永远不愁没话题,很快便结为了好友。

皮埃尔提出,今后可以一起探索科学,但心系波兰的玛丽,还是决定返回故土。

玛丽一走,母胎solo了34年的皮埃尔,坐不住了。

一向视情感和婚姻为“科研坟墓”的他,从玛丽身上看到了太多人生契合点,错过她,也许再也不会有更适合的人出现…

皮埃尔写了一封又一封笔触细腻的书信,寄往华沙。

即使是最无聊的日常琐事,也能读出克制又汹涌的爱意。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回国后,玛丽发现,华沙根本没有女性科学家的立足之地。

于是,数月后,玛丽重返巴黎,二人也越走越近,直到玛丽嫁给皮埃尔,成为居里夫人。

他们的婚礼相当简单,没有华服,没有红毯,也没有乐队,只邀请了几位亲友到场。

他们用彩礼买了两辆自行车,一有时间,就骑上车去郊外游玩。

两人感情甚笃,形影不离,妥妥的神仙眷侣…

婚后,皮埃尔不改往日对玛丽的支持,当玛丽做实验时,皮埃尔就在一旁帮玛丽制作实验器具。

1896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能释放类似X光的射线,使胶片显影。

这引起了居里夫妇的注意。

经过研究,居里夫人发现钍也能释放类似的射线,并用“放射性”来命名这一现象。

一次,在处理实验废料时,居里夫人发现,沥青铀矿里的放射性,比铀本身还要强。

直觉告诉她,这些矿渣里一定存在某种未知的,强放射性物质。

果然!在做过大量实验后,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放射性是铀的400倍,为纪念祖国,居里夫人把它叫做“钋”…

正当她们沉浸在喜悦中时,那堆废料再次引起居里夫人的注意。

“怎么提取了铀和钋后,矿渣的放射性还这么强?难道…”

二人欣喜不已,继续埋头做实验。

很快,放射性比铀强一百万倍的物质被发现,正是如今举世闻名的“镭”…

但,如此革命性的发现,却没有在科学界掀起什么波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科学界,对女性的排挤与歧视。

居里夫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提取出镭,让科学界信服。

但,沥青铀矿里的镭含量极少,居里夫妇根本没钱去买足量的矿石…

而且,就算有了矿石,他们也找不到像样儿的实验室,去做精细的化学处理…

缺少器材,人手不够…

居里夫妇一筹莫展:难道就这样与伟大的科学发现擦肩而过了吗?

1899年的一天,居里夫妇收到一车快递。

居里夫人兴奋地剪开麻袋,用手抓起一把混着松针的棕褐色矿渣…

这些被居里夫妇视若珍宝的“垃圾”,是他们好不容易从奥地利政府那里,以超低价买来的沥青铀矿残渣。

原料是有了,但去哪儿做实验呢?

他们向巴黎大学提出申请,却遭到拒绝。

最后,他们只找到一间漏雨的废弃棚屋。

这间屋子曾是医学院的解剖室,也就是说摆放瓶瓶罐罐的地方,可能存放过冰冷发臭的尸体。

屋内只有几张旧松木桌,散发着难闻的霉味儿,夏天闷热无比,冬天寒风刺骨,连工厂都不如…

但,居里夫妇丝毫不嫌弃这里,没有旁人的打扰,反倒落得个清净,更能集中精力做实验。

因屋内没有通风系统,大部分提炼工作都要在院子里露天进行,下雨时,又要着急忙慌把所有东西搬回屋内。

居里夫人经常握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铁棒,用力搅动着煮沸的矿渣,一连几个钟头不能停歇…

有时候抽不开身,居里夫人就干脆在实验室里做饭。

她既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又是技术工、工程师、苦力…

为了实验资金,居里夫妇不辞辛劳,利用夜晚的时间备课,外出做兼职教师,赚取微薄的薪水。

棚屋下的这段艰苦时光,却被居里夫人形容是夫妻二人的“英勇岁月”:这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幸福的年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房间里开始出现幽幽的蓝色磷光,然后越来越亮,越来越亮…

如深海秘境,似滚烫星河。

4年时间,做了上万次实验,耗费掉50吨水…

0.1克镭,终于从10吨沥青铀矿渣里,被提炼出来。

居里夫妇

而此时,居里夫妇还没意识到,他们的身体已经因为镭辐射,出现了病症。

1903年,诺贝尔奖的提名公布,贝克勒尔和皮埃尔的名字,便在其中。

居里夫人呢?

翻遍名单,也没看到她的名字…

作为贡献最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竟然未被提名,简直太荒唐了…

因为评委觉得,居里夫人只是个满身油烟气的主妇,不可能做出颠覆认知的科研成果。

足以见得,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想在男性主导的领域里做出成绩、得到认可,是无比离经叛道的事情。

好在,后来居里夫人的名字出现在了获奖名单上。

她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

虚怀若谷的皮埃尔,一向视名利如粪土。

比如,要想给他颁奖,必须经过本人的同意。

事实上,除了诺贝尔奖,他不留情面地拒绝了所有荣誉。

在发现镭之后,他们放弃了申请专利保护,“为全人类的未来钻研”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要知道,当时1克镭的售价,就高达7万美元,他们大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诺贝尔奖带来的名气,还是给他们的私生活带来不少侵扰。

就在居里夫妇即将拥有一间梦寐以求、条件完善的实验室时,一场意外打碎了平静的美好。

1906年的一个雨夜,虚弱的皮埃尔在经过路口时,被飞驰而来的马车撞倒在地。

他的头骨被车轮碾碎成16块,鲜血染红了街边的积水…

居里夫人懵了。

她不知道,没了皮埃尔的陪伴,今后的日子该怎么熬下去…

万般悲痛之中,她想起了二人曾经的约定:不论发生什么事,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

于是,居里夫人擦干眼泪,接任丈夫的教授职位,用实验耗光精力,让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被哀伤挟持…

她在日记里写道:我每时每刻都在想你,我越来越没心思想其他事情,也无心去想工作。这间实验室充满悲伤,像是一个荒漠…

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无人看得见,也无人能懂得。

世人只会用闲言碎语攻击她:

死了老公还有心情工作…

这个波兰女人真是蛇蝎心肠…

皮埃尔教授估计就是被她害死的…

当时,实验室里有个叫郎之万的男人,是皮埃尔的学生。

他身上的专注和睿智,让居里夫人看到了皮埃尔的影子。

郎之万也显露出对居里夫人的喜欢,时不时会对她说一些令人动容的话,安抚她的情绪…

可当居里夫人问及郎之万,关于二人未来的想法时,他却含糊其辞,避重就轻。

其实,郎之万婚外情不断,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居里夫人也看出了他的不靠谱。

于是,当机立断,与他分道扬镳。

但,无良媒体捕风捉影,直接刊文说居里夫人勾引郎之万。

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还闹上了法庭…

居里夫人自然是无罪的,可就算白纸黑字摆在眼前,仍有很多人笃定地认为,居里夫人是个荡妇。

即便在1911年,居里夫人因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而再次获得诺贝尔

(第一次为物理学奖,第二次为化学奖),世人也没有变得善良一点…

甚至,直接把她赶出了大学。

居里夫人所获诺贝尔奖的证书

全世界都辜负了她,但她却没有辜负全世界。

一战爆发后,法国前线的医疗资源告急。

囿于技术,医生无法准确找到战士体内的弹片,很多人因此丧生…

稍好点的则被截肢,失去胳膊或大腿。

仅仅是持续一周的马恩河战役,就有8万多法国士兵殒命。

此情此景,狠狠刺痛了居里夫人的内心,她决定利用毕生所学,为伤员们做点什么…

她想到,X射线能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战士的伤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治疗,挽救生命。

在前线,受尽白眼的居里夫人亲自上阵,培训医护使用X光机。

人手不够用,她直接叫来大女儿帮忙。

资金不够用,她直接拿出两块诺贝尔奖牌,让银行熔掉…

她还把20辆普通汽车,改装成搭载着X光仪器的“放射车”,随叫随到,为伤员做检查…

约有100万士兵,在一战中接受过X射线的诊疗,她亲手救治过的伤员,就有上千人…

她在枪林弹雨中的奔波,挽救了无数生命。

战后短短几周,她所做的贡献就被人们慢慢淡忘,那个穿着黑色长裙的女人,仿佛从未在战场上出现过…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病逝世。

后人若想翻阅她的手稿,必须签署免责声明,带好防护器具…

不难想象,居里夫人在做实验时,每分每秒钟,都有无数射线,像子弹一般,穿过她的血肉、骨骼。

作为挚友,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她:相比于纯粹智力方面的成就,伟大人物的道德品质对于其时代及历史进程的意义更大。即使论智力成就,其对于品格的依赖也远超过世人的想象。

1927年,索尔维会议

她生活在一个女性困局严重的时代,潜心钻研、无私奉献,彻底改变了全人类的历史进程。

却被骂成荡妇,受尽冷眼,被流言伤得体无完肤…

但她从未抱怨、从未妥协、从未退缩,她始终坚守本心,终生沉浸于科学事业。

88年过去了…

黑暗中,那团永恒闪耀的蓝色磷光,依旧启迪着世人…

参考资料:

[1] 居里夫人传 | 艾芙·居里

[2] 居里夫人自传 | 玛丽·居里

[3] 玛丽·居里:拯救生命的前线 | 纪录片

[4] 天才的居里夫人 | TEDed

[5] 放射性物质 | 电影

[6] 离谱!在停尸房煮垃圾,拿到3个诺贝尔奖,小说都编不出来 | 小透明明TM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