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眼
这场比赛的看点,不只是谁跑得快。主办方说了,这是个技术测试的大舞台,也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的试金石。比赛路线上的各种地形,就是给机器人出的“考题”。能跑完全程的,绝对是好样的;就算中途“趴窝”,也能让工程师们找到问题,回去再改改。梁靓,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副主任,聊起这场比赛时眼睛都亮了。她说,比赛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重要的是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接受实战检验。这话听着挺实在,比赛嘛,不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

比赛当天,9000多名人类跑者和机器人队伍将一起冲出起跑线。想象一下,人类选手挥汗如雨,机器人迈着机械步伐,旁边还有工程师盯着屏幕,随时准备“抢救”。这画面,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电影?但这可不是电影,而是真真切切要发生的事儿。记者在现场还听说,有些机器人不仅会跑,还能“聊天”。跑着跑着,说不定还能跟旁边的选手唠两句,比如“兄弟,跑得咋样?”这要是真实现了,比赛得多热闹!

比赛还有几天就要开始了,测试场地的机器人们还在加紧“备战”。有的在跑道上反复试跑,有的在房间里被工程师们“拆了装、装了拆”。每台机器人背后,都有一群人默默付出。他们可能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一想到比赛那天,自己的“宝贝”能跑完全程,心里估计比喝了蜜还甜。这不就是科技人的情怀吗?用汗水和智慧,打造一台台会跑步的“铁皮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