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半马首测夜跑21公里,稳如老狗却暗藏玄机?

睁开一只科技眼 2025-04-18 13:50:39

来源:科技眼

赛道起点,夜色中灯光闪烁,空气里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味道。5公里测试赛的发令枪在晚上11点准时响起。不同于人类跑者扎堆冲刺的热闹场面,这些机器人选手显得“绅士”得多,一个接一个,间隔一两分钟,依次迈上赛道。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第一个出场,双脚拍地,发出“哒哒哒”的节奏,像个急着赶路的快递小哥。据“天工”队的魏嘉星透露,这家伙平时能跑到12公里每小时,但为了稳妥,这次特意放慢脚步,保持每小时七八公里的配速。跑马拉松,稳字当头,毕竟没人想半路“趴窝”。

站在赛道边,记者发现这些机器人和实验室里的“高大上”形象大不一样。有的卸掉了灵巧手,有的干脆把腿部外壳拆了,活脱脱像运动员为了比赛减重,脱下厚重的外套,轻装上阵。这可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实打实的“减肥”策略。主办方之一,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梁靓笑着说,真实赛道可不是实验室的温室,机器人得适应地面摩擦、坡度变化,甚至还得“感受”一下北京春天的微风和湿度。这5公里,不仅考验机器人的腿脚功夫,还得看电池、通信、关节能不能顶住压力。

这场测试赛的意义,不只是让机器人“热热身”。梁靓一语中的:人类跑马拉松拼的是体力耐力,机器人跑的则是可靠性。关节会不会卡壳?电池能不能撑住?通信信号会不会掉线?这些问题,实验室里模拟不出来,只有真刀真枪跑一跑才知道答案。更别提,赛道上还有坡度、摩擦力、天气这些“拦路虎”。测试赛就像一场期中考,帮工程师们找到问题,调整策略,为正式比赛做足准备。

测试赛的夜晚,南海子公园的赛道上,机器人迈出的每一步都在书写历史。5公里虽然不长,却让工程师们对正式比赛多了几分底气。N2的工程师笑着说:“这小家伙跑得稳当,正式比赛我们也得让它多秀秀!”而“天工”队的魏嘉星则透露,接下来他们会根据测试数据,优化机器人的配速和电池管理,争取跑得更快更稳。

0 阅读:0

睁开一只科技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