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的养护技巧大揭秘
葡萄坐果后的管理是果园全年管理的重中之重,此时已到夏季,气温较高,葡萄果实较易出现诸如裂果、日烧、气灼等生理性问题,以及发生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等多种病害,对此,本文介绍葡萄坐果后常见生理性问题及主要病害的防治,供果农参考借鉴。
一、常见生理性问题
(一)日烧病和气灼病
1. 发生原因。 日烧病发生在葡萄果实的膨大期,是一种由于受到过于强烈的阳光照射造成的生理性病害。日烧病初发时,葡萄果实颗粒的向阳面由绿转黄,局部出现白色,继而果实表面会出现褐色,如同火烧的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斑点,后来往往逐渐扩大成褐色且凹陷的病斑。整个病程通常会持续2~3天。气灼病多见于葡萄幼果期,其发生部位与阳光照射无关。气灼病初发时,葡萄幼果表现为失水、凹陷并生出浅褐色小斑,之后往往快速扩延为大病斑,整个病程通常在2个小时之内。
日烧病源于葡萄果实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日光下,导致表皮温度急剧升高,进而使得表皮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果实内部水分因此过度蒸腾,最终导致表皮坏死,出现日灼的典型症状。而气灼病则是由生理性水分失调所引发的。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气后,一旦天气突然转晴并伴随高温闷热,气灼病的风险便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过多的降水导致葡萄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缺氧状态使其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吸收和传导水分。然而,果树植株在面临高温环境时,又必须通过蒸腾作用来调节体温,这就造成了树体对水分的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失衡,从而引发气灼现象。
2. 防控措施。 日烧病和气灼病皆为葡萄坐果后较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可采取增施有机粪肥、加强管理、保持果园土壤适宜的含水量、注意培育健株等综合防控措施。针对日烧病的防控,一是要注意塑造合理的树形结构,不能过度摘叶并重视夏季修剪,果穗以上须有8~10片叶,副梢也应合理留叶,以避免果实受到强光照射。二是建议采取避雨栽培和实行果实套袋,这样既能避免或减少病虫为害,又可避免强光灼伤果实。针对气灼病的防控,一是注意天气变化,不可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灌溉,还要确保果园内排水沟的通畅,以免因降水过多发生内涝。二是果实套袋的果园宜酌情推迟套袋时间并于套袋前进行1次全园灌溉,但要避免高温时进行套袋。三是有条件的果园可以生草,因草皮能避免阳光直接射向地面而显著降低地面蒸腾,减少果园地面对热量的吸收,降低葡萄果实周围的温度,从而减少气灼病的发生。
(二)果实颗粒大小不均
1. 发生原因。 葡萄果实大小不均,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肥水管理运筹不科学,主要是化学肥料尤其是氮素化肥施入过多,有机肥和中微量肥料施入不足,花前追肥量不合理,灌溉频次过密、水量过大。二是修剪不够合理,造成树势强弱不均,花期掐尖掰蔓时期偏早,叶片留得较少。三是花期架面过于茂密,枝量过多,发生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出现花期败育,坐果率低且果穗松散。
2. 防控措施。 一是注意在花前保持果园土壤适宜的含水量。一般于花前全园灌溉2遍水即可,但较黏重土壤果园可灌溉1遍水或不灌溉水。二是注意合理施肥。花前不宜施用氮素肥料,待果粒长到黄豆粒般大小则充足均衡地做好肥水供给,进入硬核期至着色期可酌情增施磷钾素肥料。三是注意植株合理的负载量。通常4年生以上的植株产量维持在10千克左右即可。进入花期后,短于20厘米的结果枝不建议留果,而对于已经长于20厘米且其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果枝建议留2个果穗,对于立架拐弯处、梢头的壮枝,建议留双穗果或双枝单穗果,目的是以果压枝。四是合理修剪。如果结果枝之间的距离超过20厘米,即可采取多芽修剪的方式来补充架面空位,而在第2年春季进行抹芽定枝时,做到留两头去中间,掌握好结果枝之间的距离。五是掐尖掰蔓。开花前3~5天进行掐尖掰蔓较为合适,不可过早进行。对于双芽结果枝组的掐尖,必须留下一长一短2个枝条,较短枝条上须留6~8片叶,长枝上则须留有8~10片叶,长度短于10厘米的果穗不掐或少掐,20厘米左右的建议掐去1/5。六是利用2次枝结果。当葡萄果粒接近黄豆粒大时,如果有较明显的大小粒现象,必须及时于5~6片叶处剪掉以上的枝叶,利用2次枝结果,时间宜掌握在6月20日前。七是科学施用膨大剂。当葡萄果实明显出现大小不一时(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即可用膨大剂对果实均匀喷雾或浸果穗1次。
(三)果实开裂
1. 发生原因。 首先,与葡萄的果实结构紧密相关。随着葡萄果实的逐渐成熟,果肉细胞数量急剧增加,体积膨胀,而果皮则逐渐变薄,细胞壁的硬度逐渐降低。若在此过程中,内部生长压力超过了果皮的外部承受能力,就会导致果皮开裂。其次,气候因素也对裂果产生重要影响。葡萄果实生长初期,若降水及灌溉不足,导致果园土壤含水量偏低;然而,进入着色期后,若遭遇大量降水或进行大水量灌溉,土壤含水量会迅速上升。这种情况下,葡萄根系会大量吸水,导致果实内部膨压增大,进而引发果皮破裂,形成裂果。特别是果粒紧密的品种,由于果粒间相互挤压,裂果现象更为常见。最后,不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是导致裂果的原因之一。若架面上留有的枝蔓过多,总叶面积过大,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果园内部郁闭。同时,若保留过多的果穗,叶片与果实之间的水分代谢难以协调,使得果实成熟后果皮变得薄而脆,容易发生裂果。
2. 防控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确保合理负载。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务必避免盲目增加植株负载,而应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架式,确保树体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保持树体生长状态处于中庸偏旺的最佳状态,合理控制叶果比,建议维持在(15~20)∶1,并精细管理副梢,以确保葡萄植株的健康生长。二是科学调配水肥。为提升土壤通透性,应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并相应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同时,加强土壤墒情管理,确保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从而为葡萄植株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四)缩果
1. 发生原因。 缩果病多发于高温环境,主要由水分不能充足供给、乙烯等内源激素不平衡引起,若果园土壤含水量长期居高不下,葡萄叶片气孔的开闭功能就会因此而发生钝化,此后若温度持续攀升,造成葡萄叶片蒸发的水分较多而又无法及时从根系中吸收,就会使叶片自果实中争抢水分而引发缩果病。此外,葡萄植株若缺乏钙、硼等中微量元素,也可诱发葡萄缩果病。
2. 防控措施。 一是注意中耕,改善果园土壤的通透性,确保整个生育期内根系的活力。二是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植株生长果实发育提供充足、均衡的养分,同时要注意控制氮素肥料的施入,以免造成枝叶徒长和果实生长争水争肥。三是要及时将受害果粒摘除,以避免无效的营养消耗。对于硼钙肥的补充,推荐通过叶面施肥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花前和幼果膨大期,建议连续喷施钙素和硼素肥料2~3次,以增加营养供给、强健树势,并提升葡萄的抗病能力。
二、主要病害
(一)白腐病
白腐病是引起葡萄果实腐烂的最主要病害,一旦感染该病,葡萄果实的基部会首先出现灰褐色软腐,随后整颗果实迅速转为褐色软腐状态。果实表面会密集生长出灰白色、微凸起的小点,随后逐渐干缩形成僵果。若病情严重,整个果穗都会遭受腐蚀,对葡萄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在大流行年份,若防治措施不力,甚至可能导致果园绝收。
为了提前预防白腐病,建议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施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若病害已经出现,推荐及时采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325克/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40%氟硅唑乳油、25%戊菌唑乳油或4%四氟醚唑水乳剂等药剂防治。
(二)炭疽病
炭疽病对葡萄果实的侵害尤为严重,病症常在果实开始着色之前悄然出现,尤其在临近采收时,病情往往更为显著。发病初期,果实表面会出现近圆形、酷似黑色蝇粪的病斑,但此时仅局限于果实的表皮。然而,随着果实逐渐成熟,这些病斑会迅速扩展,形成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在表皮上凸显。当果园湿度增加时,这些黑点上还可能溢出粉红色的黏液,进一步加剧了病害的严重性,最终导致整个果实腐烂。
为有效控制炭疽病,一旦发现早期病果(通常在6月中下旬),应立即启动防治措施。建议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25%咪鲜胺乳油、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400克/升克菌·戊唑悬浮剂、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和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等。
(三)黑痘病
黑痘病主要侵袭葡萄的幼嫩绿色组织,包括幼果、嫩梢和幼叶等,给葡萄生长带来显著影响。一旦果实感染此病,病斑会呈现中部灰白色、外部深褐色、边缘紫色的特征,且病斑上常有小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导致果皮硬化或龟裂,最终使果实变得小而酸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扎娜”“玫瑰”“红地球”等葡萄品种更易受到黑痘病的侵扰,而“巨峰”葡萄品种相对较少发生该病。
为有效防治黑痘病,特别是在葡萄落花后这一关键时期,需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推荐的防治药剂包括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00克/升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8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8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
郭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