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江南乡试的故事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7-22 01:14:34

清代科举考试中,很多官员批卷子,只求速度快,往往不仔细阅读,经常出现“好文章给低分,差文章给高分”的情况。考生顺利考完之后,这考试才算是完成了一半,关键还要看考官的批阅。很多优秀的考生也会让糊涂的考官给耽误了前程。

清朝光绪年间,南京举办的江南乡试中出了个大才子叫张奢。张骞文才名扬天下,他参加会试,江南才子们都一致认为头名状元定是张骞的,至少也会在前三名之列。

当时,会试的主考官是潘祖荫。考试前,潘祖荫特别吩咐考官千万别把张謇给遗漏了,考官们都记住了

“张謇”这个名字。可是到张榜时,潘祖荫却没有看到张骞的名字,他又气又急,仔细盘问各个环节。原来,考官熙麟初阅张謇的卷子时,发现他写得非常好,文章写得优美。于是就将卷子给潘祖荫看,因为卷子没有拆封,潘祖荫也不知道自己读的是谁的卷子,于是草草地扫了一眼,批了个“不通”就将张謇给刷下去了。

当然,南京考试中也有走运而无缘无故中举的故事。清朝道光年间,陈王录等五名考生一起乘船到南京参加乡试。傍晚时,船到了下关,有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头儿给他们送来一封信。陈王录等人打开看,信中竟然说本次考试的题目出自《尚书》。五人看完后,赶紧将信烧掉了。他们按照提示认真地背诵了《尚书》,最终五人皆上榜。发榜后,主考官这才知道仆人将信送错了人。他虽然受贿却帮错了人,只能暗地里生气。陈王录中举对其他考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但是在科举考试的年代,这样的不公平之事经常发生。

0 阅读:7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