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大清帝国海关职员生活

隔岸观史 2025-04-15 10:45:14

参考资料

Fairbank, John King (1953). 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 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 1842–1854.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海关新人需在北京接受至少一年汉语培训,期间赫德亲自考察其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处置突发事件的素质。福利措施包括缩短工时,使职员有暇进行下午茶会、赛马、网球、业余戏剧演出等社交活动,晚间宴会常伴有趣味游戏或音乐表演……】

从1757年到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全部通过广州体系进行。该体系以中国南方港口广州为中心,实行垄断经营。《南京条约》废除了这一垄断制度,开放上海、厦门、宁波和福州等港口进行国际贸易,由此需要在新增口岸建立关税征收机制。

甲午战争(1894-1895年)及外国在华租界的持续扩张,导致列强在海关总署人事任免问题上产生冲突。历史学家马士指出,英俄两国就帝国海关总署雇佣的英俄籍雇员比例问题争执不休,这种竞争实为"大博弈"的延伸体现。

虽然海关主权归属大清中央政府,但其历史上高级职位多由外籍人士担任。该机构实际由驻上海外国领事团于1854年创设,初衷是为征收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无力管控的对外贸易税款。其职能随后迅速扩展至:国内关税管理、邮政运营、港口航道维护、气象观测及反走私行动。

此外还负责测绘沿海及长江流域航道图、设置航标,并参与贷款谈判、币制改革等财政事务。海关定期出版《贸易报告》、航海指南、气象与医疗公报,代表中国参加二十余次世博会,创办教育机构,甚至承担部分外交职能。职员以英国人为主,同时包含相当数量的德、美、法籍人员,后期增加日籍雇员。中国籍职员晋升机制始于1929年。

运营二十年后,海关税收已占清政府可用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规范的贸易管理体系促使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外国政府也借此建立了稳定的贷款偿还保障机制。至1900年,全国40个主要海关及附属机构共雇佣两万人。

首任总税务司李泰国(Horatio Nelson Lay)1863年因与清廷矛盾被解职,由近代最著名的罗伯特·赫德爵士(Sir Robert Hart)接任,直至1911年逝世。赫德推动海关全面发展,其贡献包括:创办京师同文馆(翻译国际法、科技及历史著作)、建立现代邮政系统、筹建北洋水师。

赫德在上海设立的海务统计司(1873-1950)成为中国首个中央统计机构,义和团运动后创办海关专门学校培养中国籍专业人才。继任者安格联爵士(1869-1932)及其侄梅乐和爵士(1871-1959,1929-1943在任)延续了赫德政策。

海关系统涌现诸多知名人士:植物学家威拉德·斯特雷特(Willard Straight)、挪威籍约翰·蒙特(Johan Wilhelm Normann Munthe);首任长江航道督察塞缪尔·普兰特(Samuel Cornell Plant,立有普兰特纪念碑);著有七部长江专著的河道专家伍斯特(G.R.G. Worcester,1914-1948在任);以笔名"普特南·威尔"闻名的作家辛普森(Bertram Lenox Simpson)与布兰德(J.O.P. Bland)。

历史学家马士(H.B. Morse)。海关医疗团队包括北京总医官德贞(John Dudgeon)、牛庄医官沃森(James Watson),以及打狗、厦门口岸的疟疾研究先驱曼森(Patrick Manson)。香港政商领袖何东(Robert Hotung)早年曾任海关文员(1878-1880)。

早期汉学家多出身海关,如语言学家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鲍拉(Edward Charles Bowra)与邓罗(Charles Henry Brewitt-Taylor)。

【海关职员生活】十九世纪时,即便高级内勤人员也面临经济压力——薪资随银价浮动,赫德推行的七年增发一年薪金(替代养老金)制度难以保障退休生活。职员需自付家属旅费,导致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规定的两年半薪海外休假(初始七年一次,后续十年一次)。

他们承受着在华生活的典型风险:疾病、动乱、子女教育难题,往往导致家庭分离,这种困境因强烈的团队精神稍得缓解。通过书信往来(多由妻子执笔),职员们在调动期间维持着社交网络。

赫德爵士虽具亲和力,但坚持高效廉洁的标准,要求晋升高层者必须精通汉语读写。潜力新人需在北京接受至少一年汉语培训,期间赫德亲自考察其应变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处置突发事件的素质。福利措施包括缩短工时,使职员有暇进行下午茶会、赛马、网球、业余戏剧演出等社交活动,晚间宴会常伴有趣味游戏或音乐表演。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