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的电视剧,非《狂飙》莫属。
一部扫黑除恶的电视剧,为什么叫《狂飙》?
导演徐纪周表示,《狂飙》名字来源于毛主席的一句词“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这首最“狂飙”的诗词就是毛主席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词写于1930年7月。
汀州,今福建长汀县。长沙,在湖南。1930年7月,朱德和毛泽东带领红一军团从汀州向长沙进军。7月底,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乘敌空虚,攻入长沙,没有安稳多久,敌军援军赶来。
敌人兵力强劲,红军敌不过,损失惨重,退到了平江。
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为一处,后来,又包围了长沙。这首词写于退军之际。
退军,是一件无奈而失败的事,可是,在毛主席笔下,却无比激昂。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六月,草木繁盛的季节,正义之师讨伐惩治腐朽的反动派。我们手持长绳,将敌人紧紧捆住。
毛主席一向豪迈,即使处于劣势,对于敌人,他依然有着冲天的豪气。
单丝不成线,红军还有侧应。黄公略,毕业于黄埔军校,彼时,担任红一军团军长。在赣水一带,红军的力量正在不断扩大,黄公略正带着部队在赣西南行进,所以,称“偏师”。两股红军汇在一起,人人奋勇争先,势必席卷江西,肯定能扫平湖南湖北。
大家唱着雄浑悲壮的国际歌,一场革命的大风暴,即将席卷全国。“狂飙”意为疾风。
在毛主席心中,乐观昂扬的“狂飙”之火从未熄灭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革命进入低潮,在敌人的封锁下,缺吃少穿,党内弥漫着悲观的情绪。红军的未来如何?革命真的有前途吗?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毛泽东挥笔写下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他透彻地分析了对手,因为利益不均,内乱形成,他们撑不了多久。而革命的浪潮一点一滴正在积累,将成燎原之势。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像一剂强心针,带给无数人奋发的力量。毛泽东一生戎马,经历了惊险时刻无数,却总是乐观面对。
1948年5月18日,毛泽东住在城南庄,敌人的轰炸机来突袭。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紧急安排警卫员带毛主席转移。四枚炸弹投下来,毛泽东住的房间门窗被震飞,房间里的两个暖水瓶被弹片炸得粉碎。
聂荣臻一看,惊出一身冷汗。毛泽东却云淡风轻,很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像极了毛主席笔下的诗:任他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1931年到1934年,于毛泽东来说,是一段灰暗的日子。他被排挤出了领导层,闲居在会昌养病,纵然如此,他依然情绪高昂。他喜欢登山,在山上,望着大好河山,他写下: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仿佛一切困境都不存在。《毛泽东家书》中收录过他的一封信,上面写道:“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虎气”是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猴气”是灵活机智,敢于反抗。
有人说:如果你觉得悲观,建议你读一读毛泽东诗词,不出三首,一定振奋。
古人伤秋,写秋必有愁,毛主席却说: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陆游写梅,哀伤自怜,毛主席却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湖南一师范读书时,他慷慨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豪迈自信,力透纸背。
如果说毛主席的乐观是昂扬的,那么《狂飙》中安欣的乐观显得有些低沉。 一个普通的警察,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公理与正义。面对着罪恶分子,从未退却。当恋人离去,他做一个小小的交警,他头发花白,眼神却依然坚定。他坚信,正义一定会到来,正如毛主席的这句诗:狂飙为我从天落。
于毛主席来说,狂飙是疾风,是心中昂扬的斗志,百折不屈。于安欣来说,狂飙是信念,是内心对正义公理的坚持,九死无悔。
世间需要狂飙之气,需要坚持公理的信念,诗友,您说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聂隐娘 。
除去世间丑与恶,狂飙为我从天落
有涉毒人员参演,本剧必须下架。要不就学《大秦帝国之崛起》的白起那样的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