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9月27日,周海婴在响亮的哭声中,来到人间。
这一年,鲁迅49岁。
算得上老来得子的他,对这个孩子十分宠爱。
让人没想到的是,鲁迅却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嘲讽。
他们写文讥讽鲁迅太过溺爱孩子,甚至各种造谣诽谤:
说鲁迅领到了南京中央党部的文学奖金,大开宴席,庆祝孩子的周岁。
又说鲁迅大开汤饼会云云。
鲁迅为此愤怒地说:“连出世不过一年的婴儿,也和我一同被喷满了血污。”
正是在这样一种境况下,鲁迅提笔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绝——《答客诮(qiào)》: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wū tú)?
有一句俗语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而鲁迅却反其意而用之,他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一个人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豪杰,相反,那些怜爱孩子的人又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於菟”,也就是老虎。
鲁迅说,你可知晓,那山林中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顾看小老虎呢?
虎为百兽之王,多么威风凛凛。
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同样能生出动人的柔情。
民间俗语里的“虎毒不食子”;
英国诗人萨松有名的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余光中翻译)”;
以及明代诗人解缙的诗歌《虎顾众彪图》:
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桩桩件件,似乎都在诠释着这样一句话:
父母之于子女,便常常是这般的——“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汉画像石拓片,图中是两只老虎,大的那只目光炯炯,回眸伫足;身后,一只小老虎正蹦跳而来,图源自:悦华海音
1932年,鲁迅又写了一首诗《自嘲》。
其中有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如今常把这两句诗解释为:
横眉冷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却甘愿俯下身子为老百姓做牛马。
但其实,孺子牛的原意是:
父母甘愿俯下身子扮作牛,来逗孩子开心。
孺子,就是孩子的意思,在这里,指的就是鲁迅的爱子海婴。
意即:
无论旁人有怎样的非议,都冷眼相待,只管以一颗舐犊之心,呵护爱子。
鲁迅的文字惯常是多么冷峻犀利呀,他面对敌人,又是多么地尖利无情。
可作为父亲的他,却有如此温情柔软的一面。
“海婴”,意为上海的孩子。
鲁迅那时已在上海待了10年,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
孩子一出世,他便自然地把这份情感投注到了下一代身上。
但他又说:
“如果孩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朋友们听说鲁迅老来得子,纷纷前来探望。
此时的鲁迅,就像孩童急不可待地要向客人展示自己的珍宝一般。
每有人来,他都要把孩子抱出来,给大家细细地看。
一趟一趟,不厌其烦。
海婴生下来时,身上红通通的,于是有了个乳名:小红象。
鲁迅将这三个字打乱顺序,再搭配上简单的曲子,就成了一首别致且专属的歌谣: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小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听起来有些好笑,却又莫名地觉得好可爱。
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笨拙而朴实的真情。
伴着歌谣,海婴在父亲的臂弯沉沉睡去。
晚风轻拂,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
可这对父子间的情缘,却那么短。
1936年10月的一个晚上,海婴7岁了。
他像往常一样,站在楼梯上,冲着楼上喊:“爸爸,明朝会!”
那是父子俩独特的晚安道别。
以往每一次,爸爸都会回答的。
可今天,过了许久,还是没人回答。
海婴有些着急起来,便一迭声地喊着:
“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
似乎过了很久,楼上终于传来一声有些沙哑无力的回应:
”明朝会,明朝会。“
紧跟着,是一声声剧烈的咳嗽。
客厅忙碌的许广平连忙赶来训斥,海婴有些委屈,他流着眼泪,一边乖乖准备睡觉,一边却唠叨着埋怨:
“爸爸是个聋人哪!”
几天后,鲁迅就去世了。
那句”明朝会“从此再也无人应答了。
许多年以后,海婴长大了,他写下了一本书《鲁迅与我七十年》,以第一视角讲述了鲁迅生前身后的许多事。
想起这个男人曾经爱他疼他,思念便绵长得仿佛要遍及一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见惯了太多“家里横,外面怂”的人,在领导上级面前唯唯诺诺,却把家人当出气筒,大耍威风,才会知晓:
什么叫真豪杰?什么叫大丈夫?
不是只知道一味地拼勇斗狠,而是在面对弱者时油然而生的悲悯,在面对家人时从不吝啬的柔情。
是如小说《蝲蛄(làgǔ)吟唱的地方》里,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导:
“一个真正的男人会毫不羞耻地流泪,会用心地去读诗,会用灵魂感受歌剧,会尽全力保护他的女人。”
参考资料:
悦华海音.想不到,鲁迅《答客诮》中有句诗,所用典故居然藏在一幅画中
未必不是真豪杰吧? 你刚好说反了吧?
出名的恶人都是六亲不认,也许也并非真的都是如此,而是仇家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