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开始流行起“为母则刚”一词?意思是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变得刚强。
为了保护孩子,她们会展现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坚韧,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畏惧,还会竭尽全力地克服。
刷刷小视频,无数“为母则刚”的小故事如弹窗广告般霸屏。
有的讲述新手妈妈坐月子时的烦恼;有的离异带娃,独自抚养孩子;有的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有的退休了仍在为孙辈的成长努力奔波着。让人无不赞颂着母爱的伟大。
在无数点赞的背后,却忽略了一个与母亲对应的身份角色——父亲。
当一对青年男女因相爱成为情侣;一纸婚书在法律上缔结了身份转换——夫妻;再由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身份再次转换——父母。
一个家庭本是夫妻同舟共济,共同养育子女维系的家庭,而随着“为母则刚”的赞颂,为子女辛苦操劳的家庭剧逐渐成为了母亲的独角戏,不禁让人发问“爸爸去哪了?”
父亲本是家中的顶梁柱,保护妻儿的平安,如今,却被“为母则刚”抢去了风头。是这个时代变了?还是社会已经被女性主导?
在传统的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已成定势,允许男人在家庭琐事的参与度上相比女人较少,可随着女性在职场中创造了价值,家庭责任的分工在男女之间并没有实现想象中的平衡。男人可以继续少参与或不参与家务,女人要既肩负事业又维系家庭。
这种说法虽然不能以偏概全,因为现实中的确有为家庭负责任的父亲,这属于为数不多的存在,但大多数责任缺失的一方,逐渐演变成了极其普遍的“丧偶式婚姻”。
尽管丧偶式婚姻绝不被提倡,甚至遭人反感、厌恶,但并不影响它在社会中悄无声息地存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家,妈妈立刻系上围裙,跑向厨房开始坐饭,而爸爸悠然地坐到沙发上玩起了手机,还不时地催促厨房里忙得转不开身的妈妈“饭坐好了没?”。
饭罢,妈妈又开始收拾碗筷,爸爸则继续玩手机或倒头就睡。这一幕习以为常、周而复始…
我们明明知道辛苦的是妈妈,懒惰的是爸爸。对于这样的家庭责任分工明显是不公平的,但我们眼睁睁地默许了它的存在,并没有察觉出不合理性,更没有想过如何改善这一局面。
夫妻本是平等的关系,爸爸云淡风轻地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仿佛被人伺候始终是理所应当的特权。
突然有一天,受委屈的一方不愿意再受委屈,要为自己争取同样“国民待遇”的那一刻,享受的一方立即不乐意了,高高在上的权威即将被推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开始极力打压对方,大肆追捧贤妻良母就应该任劳任怨。
平心而论,“贤妻良母”并不是广大女性自发的优点,而是男性赋予女性的优点,准确地说是有利于男性的特点,能够让男性躲避家庭责任、理所应当地躺平。
毕竟享乐是人性的本能,不会有人愿意沉湎劳苦还乐在其中,除非劳苦会换来更大的利益。
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愿意牺牲自己的享乐换取更多人的安逸。
这种牺牲不应停留在口头上的赞颂,必须从行动上加以认同,那就要和母亲一样参与家务。
相比于家外的事业,类似于有薪的战场,在竞争与社交中争取有形利益;而家中的劳务,类似于无薪的战场,虽没有量化计数,但不干则会造成无形的损失。
犹如一艘远航的船只,只顾乘风破浪地追逐远方,却不注重持久维护,也极有可能舟覆人亡。在婚姻中担负着受累不讨好的女性,到底为什么要结婚?
面对低生育率的人口压力,国家开始多措并举地鼓励生育:认可私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台法律禁止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结婚登记不再需要出示户口本、离婚增加30天冷静期,竭尽所能地降低结婚门槛,提高离婚难度。但对出轨、家暴等一系列矛盾却置之不理,即使司法介入解决有时也显得捉襟见肘。
毕竟这都属于家庭内部纠纷,有时还不时地被强调“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所谓的“爱”,也只是道德绑架式地让弱势方活该认倒霉。否则,就是无理取闹、不顾全大局。这些国家出台的催婚催育政策在婚姻中治标不治本,始终没有追溯其问题的本源。
起初因爱情的结合,如今苦难却集中眉心。在小红本本扣上钢印的那一刻,不是拉开浪漫的序幕,而是肩负责任的开始!在令人窒息的婚姻牢笼之中,逼着两个成年人学会解决问题,经营家庭,需要的是求同存异。
国家鼓励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道德与法律共同治理。而现实中道德与法律并不是同一标准,也就是说违反了道德,却不触及法律,仍然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无形之中,为家庭辛苦付出的母亲,其自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只能承担背叛的后果。不负责任的一方最擅长逃避,甩下一堆烂摊子逍遥法外,甚至夫妻间的忠诚义务也变得虚无缥缈。
法律保护有形的财产,不保护无形的情感。
情感是每个人心底最本能的渴望,无关乎社会地位也不在于财富能力,正是有了这份最朴素的情感,才让母亲奋不顾身地付出。如果无形的情感也能受到法律的保护、社会的认可,只要付出过就该得到应有的回报,辛劳不被忽视,没有忍气吞声,谁还怕结婚?谁还怕分娩之痛?
设想一下,假如建立一种完善的体制机制,实现对家庭的长期付出也是一种有形资产,以保险的形式从家庭总体收入中折算出的单独一部分,能够一次性或分期领取。即使不外出上班也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薪水,也许钱挣得不多,也是对家庭劳动的认可。
但归根结底是让两个人学会换位思考,彼此珍惜。面对分歧时,要追根溯源,通过沟通来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是责任的使然,也是智商与情商的双重考验。
如今社会中的广大青年极少有具备这种能力,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只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下意识地选择逃避,让矛盾激化。
久而久之,不负责任成为社会中的常态,法律难以制止,道德疏于教化。归其根源,是要有持久的责任心、对生活的敬畏心和敢于低头的勇气。
无论结婚与否,无论男女双方,无论家庭事业都给予最平等的尊重,用行动扭转这渗透千年的错误思想。
有一段时间,80年代的一部老电影《牧马人》40年后再次爆火全网。让现代人感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居然还能得到难能可贵的爱情。用最纯粹的心灵,最端正的三观、最勤劳的双手筑牢了敕勒山上幸福的三口之家。
不要再歌颂“为母则刚”了,苦难不值得歌颂。不要逃避、要面对;不要指责,要珍惜;不要为母则刚,要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