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末位淘汰”是一种很常见的激励机制,当然在事业单位、国企中也是经常采用这种管理制度来考核员工。
网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讨论,为何警察没有实行末位淘汰制?其实警察不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难以量化、可能滋生腐败、破坏稳定性等多种原因。
当然我听过最给力的回答是:还淘汰?留人还留不住呢,还淘汰。

警察的工作内容复杂多样,从维护社会治安、侦破刑事案件,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再到疏导交通等,每一项都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这些工作很难用单一的量化指标来全面衡量。比如,侦破一起大案要案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调查和追踪,而社区警务则更注重日常的沟通和联系。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我们无法简单地用数字来评判警察的工作成效。
二、考核标准难以统一,易滋生不公与腐败“末位淘汰”制度虽然听起来很严格,但在警察系统中实施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警察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定出一套公平、合理的考核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给了个别管理者很大的操作空间,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利益来制定考核标准,甚至利用这个制度来打击异己或谋取私利。这样一来,“末位淘汰”不仅不能激励警察更好地工作,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不公和腐败问题。

公安入警现在越来越难,其门槛之高、筛选之严,是众所周知的。从高考、考研的激烈竞争,到入职前的严格培训和考核,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一个环节掉链子,入警机会就没了。
并且警察面临的职业风险和心理压力远超其他行业,常年处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引入“末位淘汰”制度,无疑会给警察们增添更多的心理负担。他们会天天担心工作表现行不行,生怕一个小失误就丢了饭碗。
更重要的是,警察队伍讲究的是团结协作、相互信任,这“末位淘汰”一旦实行,就会让内部竞争变味,甚至产生矛盾。这样一来,不仅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会下降,就连经过层层筛选的优秀人才也可能因为不适应这种制度而选择离开。

以上就是警察无法实行末位淘汰的原因。
所以末位淘汰看似公平公正,但在体制内行不通。一旦执行,那些只知道埋头干活,不知道溜须拍马,不会长袖善舞,无人脉无背景无关系的小镇做题家们,成为第一个牺牲品。政治关系化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