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典方剂,源自《伤寒论》,其基本配伍为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
它的功效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最初主要用于治疗妇人宿有癥病,以及妊娠胎动不安等情况。
所谓癥病,在现代医学看来,其中就包括子宫肌瘤这类瘀血阻滞胞宫的病症。此方能针对瘀血内阻胞宫的病机,化解瘀血,使癥块逐渐消散。

桂枝茯苓丸出自《伤寒论》,由张仲景所创,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令人赞叹的是,这一古老方剂,对如今困扰众多女性的子宫肌瘤问题,依旧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就是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来应对瘀血内阻型的子宫肌瘤。
以一个医案来说说
这个患者38岁,从五年前开始,月经量增大,且伴有大量血块,同时小腹部经常出现刺痛感,去医院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大小约 3cm×4cm
这几年过去了,肌瘤长到了5.5cm左右,月经量一直都很大。

刻诊时,患者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象弦涩。自述时常感到小腹胀痛,尤其是月经期间,疼痛加剧,还伴有腰膝酸软、头晕乏力的症状。
了解完情况后,开方: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三棱,莪术,当归,川芎,香附,炙甘草
服药1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述小腹胀痛有所减轻,头晕乏力的症状也稍有缓解
于是简单调方后继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后,肌瘤缩小至 2cm×1.8cm左右,月经量及血块明显减少,身体不适症状大幅减轻。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很显然这个用方是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来,加入三棱、莪术,二者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增强化瘀消瘤之力;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既助活血化瘀,又能养血扶正,防止化瘀太过损伤正气;
香附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辅助化瘀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全方配伍更加协调,更能发挥药效。

其实现在子宫肌瘤的患者很常见,如果同时伴有月经量大、痛经、经色紫暗有块等症状,与医案中的患者表现相似。这是因为瘀血阻滞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月经紊乱、腹痛等一系列症状。
而桂枝茯苓丸加减,正是针对这一病机,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化解瘀血,缩小肌瘤。
若患者月经量多,可加三七粉、蒲黄炭等化瘀止血;若伴有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可加山茱萸、杜仲等补肾之品。

总之,核心是依据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功效,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灵活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