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话点评:
发行股数2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8000万股,发行价26.6元,募集资金5.32亿元,扣费后没有超募;对应发行后总市值21.28亿,24年PE9.67。公司创办于2008年,创始人时年25岁(21岁中南大学肄业工作四年后),2019年营收2亿,到22年营收就突破20亿了,天才还是背后有人指点,不知。公司业绩火箭式增长,也赶上了新能源电池行业产能的高速建设期;23年公司业绩峰值,营收32亿、净利3.15亿,从各期在手订单看22年底38.5亿,24年9月底降至24.8亿,业绩拐点在22年底已经开始了(从公司员工人数验证:22年底2582人、23年底2011人、24年9月底1430人);由于设备更新周期长,新能源电池产能建设峰值已过(其他下游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营收占比很低,报告期内也未见明显增长),上市后大概率业绩下滑,加之,财务压力较大:高负债、高应收、高存货(不排除三年内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发行估值便宜,可申购,上市首日卖出。
以下内容由DS和腾讯元宝生成,个人审阅编辑:
宏工科技(301662)分析报告
一、公司概况与业务
宏工科技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广东东莞,是一家专注于物料自动化处理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为锂电池、精细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涵盖物料储存、输送、混配、包装等全流程自动化设备,核心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
核心业务:锂电池领域收入占比超87%(2024年前三季度),产品高度定制化,需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安装与调试。
技术实力:拥有境内专利411项(含发明专利12项)、境外专利2项及软件著作权95件,技术积累较深。
二、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1. 市场前景:全球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358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565.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5.87%。中国新能源产业(如锂电池)的快速发展为主要驱动力。
2. 竞争格局:国际巨头如GEA、Bühler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行业分散,尚未形成龙头企业。可比公司包括瀚川智能、先导智能等,但宏工科技在锂电池领域客户资源优势显著。
三、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1. 收入与利润:
- 2024年营收21.63亿元(同比-32.36%),净利润2.2亿元(同比-30.08%),主要因下游扩产放缓及项目周期延长。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2,972.93万-3,633.58万元(同比-22.21%至-36.35%)。
2. 现金流与负债: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2.51亿元),货币资金1.78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负债合计4.45亿元)。
- 资产负债率74.29%(2024年9月末),远高于行业平均62.90%。
3. 资产质量风险:
- 应收账款达14.48亿元(占流动资产46.57%),账龄一年以上占比超50%。
- 存货10.09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增至3,938.64万元,资金占用压力显著。
四、风险与挑战
1. 行业依赖风险:锂电池领域收入占比过高,下游扩产波动直接影响业绩。2024年因客户产能利用率下降导致订单减少。
2. 资金链压力:应收账款回收缓慢叠加存货积压,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融资渠道依赖IPO及借款。
3. 市场竞争与政策风险:国内行业分散,国际巨头挤压市场份额;新能源出海政策及国际贸易摩擦或影响海外订单。
五、IPO募资与未来展望
1. 募资计划:本次IPO募资5.32亿元,用于智能物料系统项目(2.4亿元)、研发中心建设(0.92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有望缓解资金压力并提升技术壁垒。
2. 增长潜力:2025年1-2月新签订单6.86亿元,占在手订单27.64%,显示下游需求逐步回暖。
3. 战略方向:需拓宽应用领域(如精细化工、食品医药),降低对单一行业依赖,同时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及存货周转效率。
结论与投资建议
宏工科技作为锂电池物料自动化设备细分龙头,技术实力与客户资源突出,但短期业绩承压、财务风险较高。若公司能有效改善现金流、拓展多元化市场,并抓住新能源行业复苏机遇,长期成长性仍可期。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订单恢复情况、应收账款回收进度及募投项目效益。
风险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谢谢您的关注!每一次转、评、赞都是对我持续更新的鼓励!谢绝未成年及在校生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