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读书会】《自卑与超越》个人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肉体

南宫读书会 2023-02-09 10:54:49

第149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这期我们继续来看看生活的意义和身心的发展。

第一部分:童年记忆

要了解每个人赋予自己和生活的意义,最大的帮助是来自其记忆。每种记忆都代表了某些值得他回忆之事,不管他能想起的,是多么少的一点点。

最早的记忆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

1、个人对自身和环境的基本评估均包含于其中,它是个人将他的外貌、他对自己最初的整个概念,以及别人对他的要求等等,第一次综合起来的结果。

2、它是个人主观的起点,也是他为自己所做记录的开始。

一旦我们发现并了解了生活的意义,我们就拥有了解整个人格的钥匙。曾经有人说:人类的特征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上,只有对那些未曾把握住解开此种困境钥匙的人,这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合作是我们拥有防止神经病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短处而责备他,当他开始尝到苦果时,我们只能帮他设法加以补救。

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没有上过地理课的孩子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也不能期待一个未被训练以合作之道的孩子,在面临一个需要训练合作的工作之时,会有良好的表现。

如果老师们、父母们以及心理学家们都能理解: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时可能会犯错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而不能把肩上的重担推给别人、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或同情,或者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

我们应该说:“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

假如每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以这种合作的方式来对待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是无止境的。

第二部分:肉体与心灵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的事实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之间的动态关系。

个体心理学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个问题所造成的紧张情势,个体心理学认为肉体和心灵二者都是生活的表现,它们都是肉体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开始以整体的概念来了解其相互关系。

人类的生活,是可以四处走动的动物生活,发展肉体对他而言必然是不够的。

植物是生了根的,它们停留在固定的地方无法活动。因此,发现植物有心灵——只要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任何形式的心灵,都必定会使人惊奇万分。假如植物能预见未来,它们也无法移动而躲避它的劫数。

所有的动物,都能预见并计划它们所要行动的方向,这种事实使我们不得不假设:它们都具有心灵或灵魂。

预见运动的方向是心灵最重要的功能,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心灵如何支配着肉体——它为肉体定下了动作和目标。

如果没有努力的目标,只在不同时间激发一些散乱的动作,这是没什么用的。

肉体同时也影响着心灵,因为做出动作的是肉体。心灵只能在肉体所拥有的以及它能被训练发展出来的能力之内,来指使肉体。

假如心灵想要使肉体奔向月亮,除非它先发明一种可以克服身体限制的技术,否则它便注定要失败。

心灵似乎是要获得一个最后的理想目标而被迫发展,肉体亦复如此,它也努力要成为整体。然而,肉体并不只是单独地发展其潜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心灵也会给予帮助。

从生命第一天开始,直到结束,其生长和发展的这种协作都一直持续不断。肉体和心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两部分,彼此互助合作。人们动他的眼、舌、脸部的肌肉,使得他的脸有一种表情、一种意义,而在此赋予意义的,则为心灵。

心灵所选择的方向,事实上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之所以被选中,则是因为心灵误以为它是最有利者。所有心灵上的错误,都是选择动作方向时的错误。

如果我们看到一种表现或病症,而无法认出它背后的意义时,要了解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将它依外形分解成简单的动作。

让我们以偷窃的表现为例,偷窃就是把别人的所有物据为己有。

首先,我们先看到这种动作的目标:他的目标是使自己富有,并以拥有较多的东西,而让自己觉得较为安全。因此,这种动作的出发点是一种贫穷或困乏之感。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个人是处于何种环境中,以及他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困乏?

最后,我们要看:他是否采取正常的方式来改变这些环境,并克服其困乏之感;他的动作是否都遵循着正确的方向;或者他是否曾经错用了获取所欲之物的方法。

我们不能批评他的最后目标,但是我们却可以指出:他在实现其目标时,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第三部分:情感

人类对环境所做出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然而,过度强调心灵的分量,绝非我们的初衷,如果要克服困难,身体的合宜是绝对必须的。

心灵参加控制环境的工作,以使肉体受到保护,免于虚弱、疾病和死亡,并避开灾害、意外及功能的损伤。我们感受快乐与痛苦、创造出各种幻想,以及认出环境优劣等等能力,也都有助于这个目标的达成。

个人的情感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肉体,个人的感情主要由个人的目标和他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显而易见,支配个人的,并不单单是生活方式而已,如果没有其他力量,他的态度并不足以造成病症。生活方式必须被情感加强后,才能引起行为。

在每个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感情是依照他获取其目标的方向和程度而成长和发展的。焦虑或勇气、愉悦或悲哀,都必须和他的生活方式协同一致,他们适当的强度和表现,都能恰恰呵护人们的期望。

个人是以他的感官来接触环境,并从中获取印象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他训练自己身体的方式看出:他准备从环境中获取哪一种印象,以及他将如何运用其经验。

一个人的举动可以显示出他身体器官所受过的训练,和他如何运用它们以及选择他要接受的印象。一个人的举动是永远受制于意义的。

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讨论人类心灵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如何造成的,不能配合环境而且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肉体,通常都会被心灵当作是一种负担。

因此,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在心灵上发展比其他人遭遇了更多的阻碍。他们的心灵比较难以影响、指使并命令他们的肉体趋向优越的地位。

他们需要用较多的心力并且必须比别人更集中注意力,才能达成相同的目标。所以,他们的心灵会变得负荷过重,而他们也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器官的缺陷造成了许多阻碍,但这些阻碍却绝不是无法摆脱的命运,如果心灵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这个人可能会和原先负担比较轻的人一样成功。

只有决心要对团体有所贡献而兴趣又不急中于自己身上的儿童,才能成功地学会补偿其缺憾之道。只想避开困难的儿童,必将继续落于他人之后。

如果一个孩子想要集中全力来克服他的困难,在他身外必须有一个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别人的兴趣、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

生活方式和与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地对身体发展施加影响。假如儿童很早就固定下他的生活方式,而我们本身又有足够的经验,那么我们便能预见他以后生活中的表现。就像勇敢的人会把他的态度表现在他的体格中。

将目标固定于错误方向的心灵(例如,未努力发展合作能力者)对大脑的成长就无法施加有益的影响。有许多缺乏合作能力的儿童,在他的生活方式中,总显得好像缺乏智力和理解能力。

如果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便能从个人的各种表现中看出与其他人合作的程度。人们总是不喜欢有非常引人注意特质的人,比如身体畸形或驼背者。人们对他们虽然还不了解,可是却已经判断它们不适合于合作。

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目前尚未发现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蒙受这些特质之害者的合作程度,他们的缺点因此而被过分强调,而他们也变成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童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到用情绪来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一切都与之前提到过的赋予意义有关,当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灵可以改变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固执地用感情行事。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