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研究》

快乐健身达人 2024-02-27 20:21:46

近年,有学者对城市老年群体保健食品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受访对象中77.44%认为保健食品有使用的必要性,61.15%认为保健食品可以调理生理功能、辅助治疗,接近80%认为保健食品的价格会影响其购买行为。

然而,根据2003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报告》中城市居民保健食品消费行为的调查结果看,知道保健食品的标志是“蓝帽子”的比例仅有 9.2%,能够分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属性的消费者占 54.3%,对保健食品的功能非常了解的消费者仅占 14.9%。

即便很多人对保健食品了解不多,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依然非常迅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销售额不断增长。

2011~2017年我国保健食品产业销售额

随着大众对保健食品的接受度不断增高,我们更应该了解保健食品是什么,以及容易被混淆的特医食品。尤其是购买力高的消费者,他们对于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非药品的购买可能性更大。

什么是保健食品?什么是特医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特医食品(1岁以上人群)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注意:

二者均为食品,不是药品。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二者都具有食品属性,但都不是普通食品,而是特殊食品,均具有补充营养、促进健康的作用,且不能对机体产生危害。特医食品和保健食品均不是药品,不能声称具有疾病治疗功能,不能替代药品起到治疗作用。

为什么购买保健食品或特医食品?

保健食品的购买原因:从总体上来看,不健康或亚健康身体或生活状态是人们购买保健食品的重要因素。比如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经常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等现象。从性别上来看,男性更关注肾、肝、咽喉等的保健;女性更关注美白、护眼、睡眠、肠胃、纤体等的保健。从年龄层次上看,中老年人更关注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通便润肠、祛斑等功能。年轻人更注重抗辐射、驱除疲劳、运动营养、皮肤光泽、面色红润等功能。从观念上看,消费者消费观念上得到了升级突破,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高性价比;同时,对自我要求也相应提升,向内希望更好的自我、向外希望更好的生活,也促进了大众消费的升级和改变。总而言之,消费者的健康养生的需求变强,更追求自我满足感和个人价值认同。

购买特医食品的原因:受不合理饮食结构、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我国各类疾病谱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整体已经突破5亿人,其中糖尿病患者1.13亿,肾病患者1.2亿,肿瘤患者500万,均占世界同类疾病患者数量的30%左右。

据报道,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总数超过1.4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进了临床治疗、营养补充等产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有效推进了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特医食品产业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我国患者营养不良现象普遍,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影响治疗和术后康复效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并发症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提高、再次住院率提高等。

据统计,我国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平均约占12%,存在营养风险者约占36%。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更是高达57%,其中约70%没有得到必要的营养支持。受特定疾病病理特征的影响,这些患者的营养需求与健康人群的需求不同,潜在的特医食品市场规模惊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概念、分类、共性与区别;梳理了国内外不同时期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监管政策及产业发展状况,并对国内外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市场需求、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解释了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同时,探讨了我国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茶叶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以及基于大量案列分析探讨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的产业发展创新途径,以期为相关政策的落地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保健食品与特医食品行业的人员,如企业管理者、生产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参考,也适宜学术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及相关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从业人员阅读。

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