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之所以那么在意你有没有公积金,那是因为公积金的基数背后隐藏着你工作单位的秘密。

公积金的基数,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其实是由你的工资和工作单位共同决定的。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工资不高,但是公积金的基数却出奇的高,那你很可能在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是那种“铁饭碗”里面工作。反之,如果你的公积金基数和你的工资差不多,那你可能就在一家不太稳定的私企里面打拼。
公积金基数的高低不仅代表着你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更是银行评估你信用状况的关键指标。如果银行发现你的收入很高,但是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却很少,那他就会觉得你不靠谱,甚至会拒绝给你放贷。
而公积金客户呢?那就是银行的“心头好”,哪怕你是刚毕业的学生,只要你在国企、央企或者是事业单位上班,并且按时足额缴纳了住房公积金,那银行都会对你青睐有加。就算你没有什么存款,也没有什么抵押物,但是只要你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银行也照样可以为你提供大额的贷款。
在某些地区,比如说广东,有的银行对公积金客户那真是偏爱啊!不看查询,也不看负债,只要你有稳定的工作单位,没有逾期记录,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这样的政策,对于那些想要购房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而对于银行来说,吸引公积金客户,不仅能扩大市场份额,还能提高盈利能力,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不过,想要提高自己公积金的基数,关键还得看你自己的工资和工作单位。如果你在职场上步步高升,或者说工作单位比较正规,那公积金基数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公积金不仅仅是一种福利,更是一个人信用状况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