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版“农夫与蛇”:史上最经典的一幅壁画

禾浩评历史文化 2025-03-11 05:38: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九色鹿立在河岸边,水滴顺着它五彩斑斓的皮毛滑落,蹄下的泥土微微下陷。

溺水者瘫坐在地,嘴唇哆嗦着,像是在感激,又像是在犹豫什么。

几天后,这个曾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竟然站在王宫里,指着九色鹿藏身的方向,嘴角带着一丝讨好的笑意。

人心,果然比深水还要难测。

事情要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敦煌说起。

北魏时期,莫高窟第257窟的西墙上,一幅壁画静静讲述着这个故事。

它的创作者大概也没想到,千年后的人们仍然为这场背叛愤愤不平。

这幅画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方式,它的故事要从两端看起,最后在中心汇聚成高潮。

故事发生在古印度恒河边的一片森林里。

九色鹿,通体光彩熠熠,头上的双角却如白雪般纯净。

它不仅仅是外表独特,更以仁慈著称。

那天,它听见急促的求救声,毫不犹豫地跃入湍急的河水,将一个即将被吞噬的溺水者救上岸。

人被救起后,连连磕头,发誓绝不会泄露九色鹿的踪迹。

九色鹿并未多言,只是静静看了他一眼,随后转身消失在密林之中。

原本,这该是一个善有善报的故事,可人心的复杂,往往超越想象。

几日后,王宫里,王后在梦中见到了九色鹿,那神秘的皮毛让她痴迷不已。

醒来后,她执意要得到这张皮,以制成华美的衣裙。

国王拗不过,便下令悬赏,重金征求九色鹿的行踪。

消息一出,利欲熏心的人纷纷行动,而最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曾被九色鹿救起的溺水者。

他站在国王面前,低头弯腰,唯唯诺诺地指向森林的深处。

国王率兵马直奔鹿群栖息之地,刀枪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九色鹿被包围,它没有逃,而是缓步走到国王面前,眼神沉静。

它讲述了自己如何舍命相救,又如何被出卖。

话音落下,四周竟然陷入一片死寂。

国王的脸色变了。

他怒视那名溺水者,声音冰冷:“你曾受它救命之恩,如今却出卖它?”溺水者浑身颤抖,嘴唇微张,似乎想要辩解,可无人愿意听。

他的誓言应验,皮肤溃烂,口中散发出腥臭,众人纷纷避开,唯恐靠近。

国王最终撤回命令,下令今后不得再猎杀九色鹿。

而九色鹿望着这一切,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失望。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则寓言,它是古人对人心的审视,也是对信义的拷问。

一千多年过去,人们依然在这幅壁画前驻足,思考着善与恶、恩与仇的界限。

有人说,九色鹿的故事,其实一直在上演,只是换了人,换了时代,它仍在提醒世人:人心深不可测,誓言轻如鸿毛,而真正的善良,从未要求回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