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明白,长在石头缝里的宁夏硒砂瓜,为何被誉为“西瓜界的劳斯莱斯”?说到硒砂瓜给人的印象,第一个特点就是大。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西瓜一般只有6~9斤重,而宁夏的硒砂瓜却普遍在11~12斤左右,大的能达到16~20斤,一个西瓜足够一家人享用一天。
除了个头大,硒砂瓜的品质也十分出众。别看这种瓜的表皮有数道伤痕,但瓜瓤的汁水却相当丰富,果肉爽脆,甘甜如蜜,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由于宁夏干旱地的砂田土壤中富含硒,根植于旱地的硒砂瓜自然也以“富硒”闻名,硒含量平均可达2μg/100g,这也是其他西瓜不具备的特质。
兼具体型和品质优势的硒砂瓜,其产量从低到高,名气由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了中国著名的旱地西瓜品种,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普通西瓜。一只大个硒砂瓜能卖到100元左右,人们把它称为“西瓜中的劳斯莱斯”也不无道理。
如今,宁夏中卫迎来了硒砂瓜的丰收期,个大汁多的鲜瓜大规模上市,产地的价格一般在9毛~1元左右,经销商给到的价格在2元左右,电商包邮价则可能达到3~4元左右。当地瓜农和消费者基本都认同:硒砂瓜的价格比较合理。也有少数人觉得硒砂瓜价格偏高,这部分消费者可能是不了解硒砂瓜的种植过程。
那么,硒砂瓜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西瓜?简单的概述是:这是一种长在荒漠、戈壁地里的西瓜,俗称“戈壁西瓜”,属于我国宁夏、甘肃等西北干旱区的特有品种,栽培难度比普通西瓜更高。
以宁夏为例,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北位置,地处黄河中上游及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在自然区划中属于西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其中,宁夏中部的中卫、中宁、海原、固原、同心等地刚好处于干旱带的腹地,年降雨量一般只有200mm,年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mm,局部达3000mm,土地严重干旱。当地农民种植普通的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常常难保丰收,农户急需一种能适应干旱气候的“非常规”经济作物。
这种作物正是给当地农民带来希望的硒砂瓜。宁夏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超过2800小时,无霜期长达153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类作物积累糖分。再加上瓜田远离工业区和城镇,种植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和农药,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是天然条件下的绿色产品。这种环境下种出的硒砂瓜,果实品质好,折光糖含量最高能达到13.8%,是名副其实的优质瓜、高档瓜。
硒砂瓜并不是直接种在裸地上,它的生长离不开一种叫做“压砂”的旱作方式。所谓压砂,就是在土地表层覆盖一层7cm~15cm厚的粗砂石或卵石、片石,碎石层可起到遮挡日晒风吹、保水保墒、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通过压砂的方式,硒砂瓜便在西北旱地扎下了深根,即便一年只能种一茬,也足以为当地农户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2003年,在宁夏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硒砂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卫市的新增砂田迅速突破1万公顷,瓜农凭借种瓜、卖瓜创造了8200多万元的产值,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06年,中卫市推出了"百万亩硒砂瓜工程",经过多年积淀,硒砂瓜逐渐成为宁夏继枸杞、红枣后的又一优势作物,“香山硒砂瓜”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根据2019年的统计,中卫市的西瓜产量已达180万吨,种植面积6.11万公顷,销售额达20亿元,环香山地区有80%以上的农户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从这一角度看,硒砂瓜还是居功甚伟的“扶贫瓜”、“致富瓜”。
然而,万事万物都利弊共存,硒砂瓜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它也有自己的缺点。2021年以来,硒砂瓜的产量有所降低,面积减少,本质上就是其缺点的反映。硒砂瓜的“变故”可追溯至2021年3月,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率先发布通告:红寺堡区范围内将主动退出硒砂瓜的种植,既有瓜田全部用于恢复草原植被和原土地用途。
局部退种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例如:2022年,宁夏中宁县主动退出了上万亩压砂瓜田,取而代之的是传统作物:枸杞。曾经人见人爱的硒砂瓜,为何会陷入“局部禁种”、“主动退种”的尴尬局面?
这主要是考虑到了硒砂瓜的生态影响。“春季一片绿,夏收变戈壁”是对硒砂瓜种植业的真实描述。了解作物特性的人都知道,西瓜耗水量大,在播种期、保苗期、伸蔓期、膨胀期都需要水分供给,而宁夏砂地本就缺水,硒砂瓜的生长就需要多次补灌,一般全生育期需补灌3次,每穴的补水量为7升左右,耗水量较大。
另一方面,农户打井取水也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和土壤的盐渍化。我国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种植硒砂瓜所用的水,部分就来自于挖渠引流的黄河水,这就形成了“硒砂瓜与粮争水”的局面。
其次,硒砂瓜的种植对土地肥力、土壤生态也有一定的影响。硒砂瓜产地属于我国的生态脆弱区,瓜田在改造前多为荒漠草原,人为压砂打破了生态平衡。但相比之下,危害更大的还是连作的种植方式。
由于数十年的连作种植,压砂地的地力出现衰退,耕作层砂多土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衰减,老砂田的病害也时有发生,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下降。为保持产量,瓜农们积极开拓新的压砂地,但压砂的砂石从何而来?主要是从河道、沟壑、草原采挖而来,此举既破坏了地表植被,又加剧了水土流失。
有人说,硒砂瓜虽然一年只种一茬,但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一茬过后只留下遍地的碎石荒滩。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我国为何要局部退出硒砂瓜的种植了,如果瓜农主动退出,当地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当然,经历了峥嵘岁月的硒砂瓜并不会全部退出,退砂田也不等于退产业,等待硒砂瓜的将是技术与品质的升级,种植结构的优化。根据规划,中卫市在2023年年底将建成2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型覆膜技术将取代压砂模式,同时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引导16万亩硒砂瓜产业实现转型。
新时代的硒砂瓜克服了传统砂田的缺点,在保护旱区生态的同时,又保证了产量与效益,真正兼顾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