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让孩子做的事很可能都是错的,不管是拼命刷卷子提高成绩,还是高考上名校,又或者考研考博,本质上都是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想在就业市场实现降维打击,可方向错了,努力就白费。
就拿我指导的学生来说,比如有个在山东读二本的孩子,对进体制内有执念,考了三年工作,到头来还是自由身,没考上。同样是二本,他有个考公失败的舍友,直接去英国读硕士,如今已在大厂做前端开发,月薪三万五往上。你觉得这两人未来的差距会有多大?
还有两个普通一本的学生,一个考研成功上岸,读了三年,月薪七千五。另一个成绩平平,直接来找我咨询,我给他规划去杜兰大学读计算机的研,毕业后回深圳年薪五十万。
你们真该好好想想,是不是非得拼死拼活地内卷才叫努力?是不是困难的事才算好事?是不是真让孩子拼命考研,在五百万人里当分母、送人头才叫有前途?答案你自己琢磨。
要是孩子高考只能考四百来分,通常只能上个最差的本科,您难道还打算让他以后接着考研考公?有这时间和毅力,赶紧凭借英语单科成绩去读个中外合作办学,比如央财的 3+1、济南大学的 SQA,再以此为跳板,申请国外名校的硕士。我之前有很多学生就是这样去了南安、伯明翰这类世界名校,原本三本的水平,最后成了海归硕士。
我真见过太多孩子的能力被浪费,太多家长目光短浅。当你开始随大流,放弃为孩子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时候,就是您被淘汰的开端。所以在高考、考研这类大事上,家长和学生都切记,选择大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