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在父亲和妻子之间做选择,你会选谁?”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让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月光透过病房的窗户,洒在父亲憔悴的脸上,他的呼吸虽然微弱,却还算平稳。我坐在床边的陪护椅上,思绪万千,回忆起这场家庭风暴的缘起。
这一切都源于父亲的病情。老家的王医生建议父亲尽快来市里做详细检查。我当时正在公司开会,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安排了父亲的行程,并满心欢喜地告诉了妻子小美。我期待着晚上能和妻子一起为父亲接风洗尘,却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妻子的冷淡回应,以及她坚决反对父亲住在家里的决定。
第二天,我在火车站接到了父亲。他比上次见面更加消瘦,脸色蜡黄,手里拖着简单的行李。为了缓和气氛,我提议先去附近的饭店吃饭,等小美下班后一起过来。在饭店里,我们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小美才姗姗来迟。她只是冷淡地和父亲打了个招呼,便直接提出了让她难以接受的安排——她已经在附近为父亲订好了宾馆。
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我无法理解妻子的做法。“爸是来看病的,怎么能住宾馆?”我忍不住质问小美。但是,小美态度强硬,坚持称家里没地方。我和小美激烈的争执让父亲感到十分难堪,他默默地放下了筷子,提出要回老家,放弃治疗。
看到父亲如此失落,我更加生气地责备小美。小美却搬出了去年的装修旧事,说父亲当时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她下不来台,现在她也不想让父亲住进来。我试图解释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父亲病了,情况不一样。可是小美根本听不进去,言语间充满了怨怼。
就在这时,父亲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向后倒去。我惊呼一声“爸!”,赶紧扶住他,并大声呼喊叫救护车。救护车的警笛声划破夜空,父亲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全身心投入到照顾父亲中,甚至不惜请假、旷工,工资被扣也毫不在意。我的这些举动却让小美更加不满。她追到医院质问我,是否完全不顾及我们的生活和房贷车贷。我告诉她,现在父亲的病最重要,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放。小美的情绪彻底爆发了,她带着哭腔问我,她在我的心里是否一点都不重要。
我深吸一口气,试图安抚小美,告诉她父亲只有这一次病,但我们的未来还很长。可是,小美已经失去了耐心,她再次逼问我,要父亲还是要这个家。病房里一片寂静,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我们身上。我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坚定地回答:“没有爸,就没有家。”小美愣了几秒,然后转身离去,高跟鞋的声音在走廊里渐渐远去。
从那天起,小美再也没来过医院。我们之间仅有的联系,只剩下几条冷冰冰的微信消息。她搬去了娘家,说等我想明白了再联系她。我常常在工作疲惫的时候,望着医院走廊尽头的夕阳,回想起我们曾经的甜蜜时光,内心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父亲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医生说再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我和小美的关系却依然僵持着。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开口,说等他出院就回老家,不再打扰我们小两口的生活。我连忙安慰父亲,让他不要想太多,安心养病。父亲叹了口气,说他知道我左右为难,也理解小美,只是我们都太固执了。他还主动反思了装修时的事情,承认自己当时太自以为是,没有顾及小美的感受。
听到父亲这番话,我的眼眶湿润了。就在父亲即将出院的前一天,小美竟然带着保温饭盒来到了医院。她语气柔和地对父亲说,她熬了一些粥给父亲补身体。父亲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了笑容。小美走到床边,打开饭盒,说是按照老家的做法熬的南瓜粥,还特意加了枸杞。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百感交集。父亲喝了一口粥,对小美说,等他身体好些了,想学习现在流行的装修风格,也该与时俱进了。小美眼圈红了,向父亲道歉,说自己以前太任性了。父亲则表示都过去了,希望以后我们一家人好好的。
那天晚上,我送小美回家。在路上,我们终于敞开心扉,好好地谈了一次。小美主动向我道歉,说她想了很多,意识到婚姻不是选择题,不应该让我在亲情和爱情之间做选择。我也向小美道歉,承认自己应该更体贴她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她退让。小美表示她明白照顾父亲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并承诺以后会好好孝敬父亲。
第二天,父亲出院了。这次,是小美亲自收拾出了书房,布置成温馨的卧室,对父亲说:“爸,这是您在市里的家。”看着父亲欣慰的笑容,我知道,我们的家,终于完整了。
我们常常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最难的选择,往往不在于选择什么,而在于如何让选择变得不必要。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当我们学会用理解和包容去面对分歧,愿意放下固执去体谅对方时,那些看似两难的抉择,最终都会有圆满的答案。真正的幸福,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那么,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这种两难的境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