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巨资买机器人回家,却发现它连叠衣服都不会?这钱花得值吗?

一止聊社会 2025-04-05 10:37:31

最近,北京的林先生和杭州的孟先生可算是体验了一把“高科技”的尴尬。林先生花了10万买了个餐饮机器人,结果这机器人洗碗时9个碗摔碎了8个,还在湿地上跳起了《科目三》,这画面想想就让人哭笑不得。而孟先生更狠,直接砸了65万买了个人形机器人宇树H1,本想着能享受下科技带来的便利,结果这机器人叠个衣服都得看图纸,复杂的家务活直接来个“当前系统版本不支持”,这让人情何以堪?

咱们先说说这餐饮机器人,10万块可不是个小数目,都能买辆不错的车了。结果这机器人呢,洗碗不行,跳舞倒是挺在行。林先生估计心里都在滴血,这哪是买了个机器人啊,简直是买了个“逗比”。不过话说回来,这机器人跳舞的视频要是发到网上,说不定还能火一把,算是意外收获吧。

再来说说孟先生的这个人形机器人,65万啊,都能在二线城市买套房的首付了。结果这机器人呢,叠衣服不会,复杂的家务活更是直接“罢工”。孟先生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这钱花得也太不值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机器人虽然家务不行,但要是当个“门面”摆着,还是挺有科技感的。

其实啊,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这些看似高科技的机器人,在实际生活中却这么“蠢”呢?一方面,目前的家政类机器人多数还是依靠预设程序进行工作,遇到突发情况就束手无策了。这就像是我们平时用的智能手机,虽然功能强大,但一旦遇到没见过的病毒或者问题,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来解决。

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确实还不够成熟。宇树科技的创始人就表示,训练一个双足机器人走路的成本就超过200万。这成本也太高了吧!而且就算是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叠衣服的效率也只有人类的百分之二十。这效率,估计得急死一大批急性子的家庭主妇。

不过啊,这也不能全怪机器人。毕竟它们还是“孩子”,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刚出生的时候不也是什么都不会吗?都是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对于这些人形机器人,我们或许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包容。

但是话说回来,花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了个机器人回家,结果却发现它连最基本的家务活都干不好,这心里能不憋屈吗?高盛的分析师就说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真正实用的可能要等5-10年。这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买的这些机器人,其实都还是“半成品”。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花几十万买个“半成品”机器人回家吗?我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摇头。毕竟这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谁都想花得值当。不过呢,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买机器人就像买股票一样,现在虽然看起来不值,但说不定未来就能“涨停”呢?

说到这啊,我突然想到一个新观点。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机器人当成是“家庭科技宠物”来养。就像我们养宠物一样,虽然它们不能帮我们干家务活,但却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陪伴。这些机器人也是一样的,虽然它们现在还不够“聪明”,但说不定未来就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呢?

还有一个新观点就是,这些机器人其实也可以成为我们家庭中的“科技教育工具”。孩子们可以通过和机器人的互动,学习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兴趣和创新能力。这样一来,这些机器人可就不仅仅是“家务助手”那么简单了,它们还能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所以啊,对于买机器人这件事,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理性看待。不要一味地追求“高科技”和“便利”,而忽略了它们实际的价值和意义。毕竟啊,科技只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我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机器人产品。

最后啊,我想说一句:买机器人需谨慎啊!别到时候钱花了不少,结果却买了个“逗比”回家那就尴尬了。不过呢,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愿意和这些“科技宠物”一起成长的话,那也未尝不可一试哦!

[免责申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全部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不要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0 阅读:0

一止聊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