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顾国华、吕建强
这几年有个军事术语非常火热————马赛克战。敲黑板,军事上这个“马赛克”,可不是你理解的艺术上的那个打“马赛克”的“战斗”。
今儿这篇文章就是关于马赛克的扫盲文,读完后在与同事朋友聊马赛克战的时候,就不只是知道这个名词,还能掰扯几句,显摆显摆。
二战后,美国十分重视作战概念的创新和研发,一来是为了设计并赢得战争,二来是为了推动工业技术发展,三来是智库为了抢占重要地位。当然,还有媒体为了博取眼球,也大力宣扬,推波助澜。
如今,美军正在调整战略重点,从反恐转向大国竞争,尤其是遏制中国与俄罗斯的发展,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其凭借军事优势控制全球的战略愿景从未给改变。
美国智库热衷于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创新观点,而军事领域则是智库研究的热门之地,推动军队研究新概念进入作战理论、新技术进入作战实践。2010年,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布《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报告后,很快引起国防部重视,海军、空军迅速研究并将这一概念纳入作战条令,空中作战平台和海上舰队展开联合演习,各军火商则纷纷争取“远程精确打击导弹”、“高性能防空系统”等项目,突破一体化平台和通联技术。
2017年,本文主角终于闪亮登场——CSBA与ACUS(大西洋理事会)联手提出“马赛克战”(Mosaic Warfare)作战构想,其背景是介入“公元20xx年,由南海领土争端引发了一场有限规模的战争”,并期望在军事冲突中占据优势。
同年8月,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CSBA和ACUS关于“马赛克战”初步构想的基础上,着眼动态协调和高度自主的力量组合,正式公布“赢得或遏制未来冲突的升级概念”——“马赛克战”作战概念。
“马赛克战”的作战构想提出后,引起军内外广泛关注。空军动作最快,组织了马赛克空战研讨会,提出适应马赛克作战模式的空中作战方法。
见此,CSBA和高级研究计划局趁热打铁,CSBA于今年2月11日发布《马赛克战:通过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实施决策中心战》报告,高级研究计划局在2019年3月发布“马赛克战”跨部门公告的基础上,推动了2020年30余个与马赛克战有关的项目列入新年度国防预算。
一时间,“马赛克战”引起美军上下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美军不断深化“马赛克战”概念、开展兵棋推演的同时,军地则联手积极布局前沿探索性项目,期望形成颠覆性影响和竞争优势。“马赛克战”的体系适应性、高度自主性和动态协同性,将引发未来作战形态的颠覆性变革。
二、马赛克战与其他作战概念的“大战”近年来,美军先后提出多域战(后发展为全域作战)、网络中心战、决策中心战等作战构想和作战概念。马赛克与这些“兄弟战友”有着怎样的关联,能否和睦相处呢?
(一)多域战好比如来佛的掌心,笼罩万物
多域战的提出者是美国陆军。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打得很漂亮,但陆军很不开心。海湾战争最后100小时“打扫”战场,伊拉克战争的78天空袭中干脆直接坐了冷板凳。
再这么下去,美国陆军就要从老大沦为老末了。于是,陆军再也坐不住了,全面谋求与海、空军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全面融入联合作战行动。
在“空地一体战”的基础上,2016年陆军协会年会上推出了“多域战”作战概念,其出发点是将传统的地面作战域,逐步拓展到海、空、天、网等空间。意外的是,陆军的倡议居然得到其它军种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不久就写入《作战条令》。
神马情况?
多域战的本质是高级的广泛的联合作战,符合“第三次抵消战略”要求,而且很好契合了《2018美国国防战略》。美国空军凭借自身的力量优势和“陆空联合”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开展全域指控架构开发和试点[2],为全域作战铺路。从全球一体战化作战指导思想出发,多域战就像如来佛的掌心,侧重于作战环境模式,覆盖海陆空天多域环境,涉及多个军种。
(二)马赛克战犹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幻无穷
马赛克战的倡导者是空军,出发点是将多地的兵力像“马赛克”一样灵活便捷地搭配在一起,形成分布式、自适应有人、无人协同力量组合,通过较小的代价实现全域兵力要素高度联合,是一种高级的分布式作战。
在行动链路上,改变当前OODA单链链路,突出网式链路,在侦察、指控、打击链路上,不会因为某个节点的失联失效而导致整体行动无法运转。
在侦察手段上,强调分布式侦察手段高效“拼接”,经过融合处理,绘制态势感知“一张图”。
在打击手段上,突出多维积木式自由组合式打击,由传统火力毁伤拓展到电磁攻击、网络攻击、高能激光打击、无人攻击,由地理空间低维拓展到太空、空间、无形空间的高维。
看见没,马赛克战犹如孙悟空的金箍棒,自由变换,侧重手段运用。
(三)决策中心战犹如西天真经,不看过程只要结果
海军提出并构建的“决策中心战”和“网络中心战”(1997年提出)有异曲同工之妙。“决策中心战”的核心理念是围绕决策优势这一战略目的实施作战,甚至可能是“不战而胜”。
初期,决策中心战提出基于水面作战,提出在海域实现更广阔、更高效的机动,以此迷惑敌方对己方的判断。在网络运用上,强调武器、平台和人员通过泛在网络,实现大带宽、高时效、低延迟的态势传输共享,倡导运用智能化辅助决策,维护己方信息优势。同时,实施情报和反情报行动,剥夺敌方的情报信息优势,建立己方的决策优势。
决策中心战既是构想又是目标,既是技术手段运用又是战术方法的展现。通过有形和无形攻击,最终作用于敌方的认知,造成敌方决策错误、失效或瘫痪,使敌陷入决策困境,无法正确、高效决策,赢得优势、遏制冲突,达成制胜目的。
信息化作战的要素多、协同复杂,“决策中心战”突出自主、准确、快速决策。从作战流程看,决策中心战犹如“西天真经”,不在乎过程和途径,而在于赢得决策优势实现制胜为最终目的。
三、马赛克战的未来
在DARPA的鼎力支持下,马赛克战作为新生爱子,得到了皇亲国戚的厚爱和培植。为顺应马赛克战需求,积极拓展体系和平台进行开发和配套建设。先后在体系架构、武器平台、网络通信、指控与管理和基础技术方面开展了空战演进(ACE)、海洋交战即时信息(TIMEly)、实时后勤与供应链(LogX)等关键规划和项目33项以上,其预算占DARPA 2021财年总额的35%以上。
(一)力量编成方面,突出联合远程多域兵力,实现去中心化聚合
马赛克战突出自适应分布式混合兵力编成,将水面、水下、陆上、空中、太空等广泛分布的兵力实现弹性重组和自适应部署。借助空军开展“联合全域指挥和控制(JADC2)”架构,拓展指控和管理平台。将兵力、传感器、指挥控制、打击平台、后勤保障等作战单元按照任务需求进行自适应、弹性重组,通过天基网络和指控网络实现通联,执行威慑、作战和保障任务;对现有装备、平台、系统通过新技术、新概念进行优化整合,通过任务式指挥取代传统繁杂指令,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多平台聚合,加速推进未来兵力设计的开发、测试和推广。
(二)在网络通信方面,发展泛在网络共享管理,实现跨域高效打击
马赛克战摒弃传统消耗战,通过网式节点铰绞链,实现信息网络和行动同步。通过空军空战演进(ACE)项目,实现马赛克战兵力编配的分布式联合与多军种融合。通过实时汇总交换节点信息,实现多处兵力的信息共享、态势交换,实施一体化指挥与控制,缩短决策时间,提高打击效果。在实战中,可通过天、空、地泛在网络,运用电磁攻击、网络攻击、卫星攻击技术,打击网络、数据链等信息系统节点,切断对手作战系统间的协同,致其“信息孤立”。有效打击卫星通信系统、联合指挥网、战术通信网,有效瘫痪、摧毁强敌战场网络和体系架构。
(三)在基础技术方面,突破态势感知、智能目标识别技术,实现智能辅助决策
为全面提升马赛克战的技术和实力,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首先考虑部署全域感知计划,提出了“快速战术执行的空域全感知”(ASTARTE)计划。在最复杂、最具挑战的空中、地面和海上敌方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对抗环境中,提供实时动态的通用作战态势图,为远程火力任务、协同作战提供无缝链接,有效应对冲突,赢得优势。ASTARTE计划将在技术和架构上支持各军种,在指挥控制方面与各军种实现通联。
四、一点启发
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马赛克战尽管还处于构想阶段,仍能带给我们启发:
一是构想的提出论证为地方智库。得益于地方智库的人才结构和开放式思维,在作战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是开创性的作用。
二是构想的发展得到各军种广泛参与。美国海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空军提出的空地一体战、陆军提出的多域战等作战概念,由于时代感强、目标明确,迅速得到其它军种积极反应和配合,体现了实践层面深层联合和高度协同。
三是构想的落地来源于项目支撑。马赛克通过试点建设“快速战术执行的空域全感知”计划和分布式‘马赛克’通信”计划,构建“先进战斗管理系统”和“海洋交战及时信息”等系统,配合开展不同规模和层级的兵棋推演,不断将构想推向实践层面。
四是多元化的制胜目的。未来作战可能不再体现在火力臂的长短、硬摧毁的幅员,更不应表现为变城市变为废区、平民流离失所,而是围绕实现决策优势展开的一系列明争暗斗。
参考资料:
[1]《作战概念探析》之十三:美军案例——“决策中心战”
[2] 顾国华,程双平等. 这是从多域作战迈入全域作战的第一步.光明军事公众号,[2020-07-27 ]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四川人,军事学博士,曾在战区级机关工作,并在《解放军报》、《书屋》等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接受过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受邀到华为等演讲十余次,出版专著《这才是美军》(中将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东新书热卖榜常居TOP3,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进入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现在成立了工作室,专注于研究美军。
最新与耳闻合作出版《兵道》一书(乔良和余戈两位老师作序推荐,王洪光中将和任国强大校,姜鸣、江晓原、杨浪等名家封面推荐),主要内容是古今中外21次重大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