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美关税战正式打响后,我国面临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增大了许多。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原本一直坚持“第三邻国”政策,试图走“西方路线”的蒙古国却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他们突然决定重新和中国发展关系,还同意了一项两国间谈判了长达21年的计划。
那么,蒙古国的态度为何会突然改变?这个计划又是什么?
蒙古国
在近些年,蒙古国的许多政策一直让人感到非常迷惑。
这个源头在中国,长期深受苏联影响,曾深度嵌入苏联经济体系、至今仍受俄罗斯能源命脉钳制的内陆国,却执意推行的 “第三邻国” 政策。
而这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便是积极追求中俄以外的贸易伙伴,主要对象为美西方。
如果说这是因为经济原因,但跟欧盟签署的《蒙古 - 欧盟伙伴关系协定》 2023 年双边贸易额仅 12 亿美元,不足中蒙贸易的 1/15。
成本上同样会更高,据世界银行数据,蒙古货物经中俄口岸运输至亚太市场,每吨物流成本约 85 美元,若绕道欧洲转海运,成本飙升至 220 美元以上。
更致命的是,其唯一出海通道——乌兰巴托至天津港的陆运路线,全程 1100 公里需经中俄两国口岸。
因此如果说是政治上平衡中俄影响,追求进口多元的话,同样没有意义,因为只要中俄愿意,蒙古任何的东西都出不去,贸易会被直接掐断。
可偏偏蒙古找到又都是和中俄“关系微妙”的国家。
总的来说,无论从哪个来看,蒙古都没有这样做的意义,不过有趣的是,就在最近蒙古的态度却发生了改变。
就在4月7日,多家媒体爆出蒙古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正式同意了一个中蒙之间商讨了二十多年的项目,而那正是中蒙跨境铁路。
中蒙跨境铁路以二连浩特 - 扎门乌德口岸为枢纽,北连乌兰巴托并接入俄西伯利亚大铁路,南经集宁贯通中国北方铁路网直抵天津港。
项目全长约 1500 公里,采用国际标准轨距,设计时速 120 公里,建成后年货运能力可达 1.2 亿吨。
这条铁路带来的效益堪称 “乘数效应”:对中国而言,京津冀地区每年可新增 5000 万吨蒙煤稳定供应,相当于减少 20% 的进口依赖。
对蒙古而言,铜精矿出口至中国东部港口的时间从 7 天压缩至 24 小时,运输成本降低 42%。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联动 —— 沿线将规划建设 6 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涵盖煤炭洗选、稀土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预计带动蒙古 GDP 增长 3.8 个百分点。
可即便这个铁路如此重大,但从2004年开始,中蒙一直商讨了21年,直到最近才有了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关于中国经营权的问题一直没有探讨出结果,其次就是俄罗斯的干扰。
前者我们暂且先不谈,属于双方可以决定的东西,第二点主要源于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就一直将蒙古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不允许美西方渗透,但也不希望中国影响过大。
直到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的态度才出现了改变,那么,蒙古又为何突然“想开”了呢?
转变
这就不得不提到最近的贸易战了,特朗普政府 4 月 2 日推出的 “全球对等关税” 政策,犹如一柄重锤砸向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链条。
政策规定对所有输美商品加征至少 10% 关税,对贸易逆差前 60 经济体实施递进式惩罚性税率,叠加钢铝、汽车等核心品类 25% 的 “安全关税”。
这一举措瞬间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雪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煤炭期货主力合约周跌幅达 17%,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创 2020 年疫情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蒙古国作为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经济体,首当其冲承受冲击,该国经济结构中,矿业出口占比高达 68%,其中煤炭、铜精矿两项产品贡献超 40% 的外汇收入。
可以说,原本蒙古和美西方就不景气的贸易,现在更是遭遇重创。
而中国不仅和蒙古跟更近,还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年消费量超 40 亿吨)和精炼铜需求国(年进口量占全球 45%),与蒙古国形成天然的供需互补。
再加上原本为中国中国供应大量煤炭的澳大利亚因政治原因已经变得不再安全,蒙古完全可以补上这个缺口,正因如此,现在中蒙加深合作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这一切也都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将 “打断中国资源供应链” 列为核心目标,试图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的矿产补贴条款、《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关键材料管制,构建 “去中国化” 的全球资源网络。
而蒙古作为全球未开发矿产储量 TOP10 国家(铜储量 20 亿吨、煤炭储量 1620 亿吨),成为美西方遏制中国的 “必争之地”,如今状况明显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更让美西方焦虑的是,“一带一路” 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 GDP 增速提升 2.3 个百分点,雅万高铁使印尼爪哇岛物流成本下降 18%,这些案例让蒙古看到 “资源变现 + 基建升级” 的复合发展路径。
当乌兰巴托至天津港的中欧班列实现每周三班常态化运行,当中国援建的额尔登特铜冶炼厂将产品附加值提升 3 倍,“掠夺式开发” 与 “共赢式合作” 的对比一目了然。
只能说,当蒙古的煤炭通过智能电网输送至京津冀,当中国的光伏组件点亮蒙古戈壁的牧场,所谓“零和博弈”的霸权思维,终将被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智慧取代。
当世界经济在单边主义的迷雾中徘徊,中国这种基于平等、开放、共享的合作实践,终将汇聚成照亮全球发展之路的璀璨灯塔。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 蒙古国议会批准中蒙跨境铁路建设协定,蒙古国学者:迈向经济稳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