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下三大行书《寒食帖》排第三?

金杯白刃 2024-06-19 14:58:23

说起宋朝的书法家,除了特立独行比较奇葩的宋徽宗以外,最牛叉的当属所谓宋四家,苏黄米蔡。

这个排名到底按什么顺序排的,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有人说是按水平排,有人说是按年龄排,反正谁也不能把当年排名的人找来采访一下他的心路历程,你就是说按体重排的我也信,毕竟苏轼这种发明东坡肉的主儿,你说他体重低于一百八,我是表示怀疑的。

按照老苏自己的说法,应该蔡襄排第一。

他对蔡襄的评价是:“心手相应,变化无穷,为当朝第一。”这个评价就很高了,感觉蔡襄跟武林高手似得,动不动就能摆脱了地球儿引力在天上飞。

 

可你要按黄庭坚的说法,苏轼是理所当然的一把手。

那评价就更夸张了,说苏轼“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忠义这俩字儿那是随便用的吗?就我知道好像这是关羽关二爷的专用名词儿。

当然啦,黄庭坚和老苏是一对好基友,爱屋及乌互相吹捧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且老黄也说过苏轼的字是“石压蛤蟆”“用墨太丰”。所以他对苏轼的评价属于个人审美观的问题,不好推广。

米芾同学请坐下,我知道半天没有提到你,你比较着急,但咱们今天主要是讲讲苏轼的书法。

老苏最为人所熟知的书法作品那肯定是《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我就纳闷儿了,古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他们又特别喜欢搞这种形式主义,凡事儿都得弄个一二三。而且书法作品这种事儿又没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不能说跟踢足球似得,进了就进了,没进就没进,谁敢耍赖能当场被人打残废了。

那为什么《寒食帖》没挤进前两名呢?我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跟《寒食帖》的创作背景有关,这篇作品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当时苏轼是黄州的团练副使,这个官具体到今天,大概就相当于黄州军分区副司令员这么个级别。听着好像官不小,其实仅仅是个从八品,而且还是散官,没有实权,属于在单位里挂个名混吃等死那种。

老苏这么大学问,混了半辈子眼看退休了,落个从八品的待遇,换谁能受得了?幸亏他本人还算想得开,化悲愤为食欲,天天贼眉鼠眼到处踅摸吃的,由此写出了千古名篇: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不过吃饱喝足躺着养膘的同时,苏轼的心情还是很郁闷的,平白无故被人一撸到底,说一点思想负担都没有的,那属于脑残。

刚巧这一天到了寒食节,东坡肉也不能吃了,悲愤没处化解,只好拿起笔来,把自己对猪肉的渴望......不是,是对命运坎坷的抗争,倾泻在笔端,写出这幅《寒食帖》。

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那个意境说是空虚寂寞冷,应该没人反对吧?

特别是“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这一句。

你看那“哭穷途”三个字,笔笔力透纸背,字字厚重实在,那哭得是昏天暗地,哭得一塌糊涂,哭得痛快淋漓。

最后呢?

心如死灰。

“死”字仿佛有人长跪地上而不起,“灰”字仿佛有人试图狂奔而不能,这二字写得分崩离析,伤心欲绝。

我不知道各位看了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看一次郁闷一回,多看几回我估计就抑郁症了。

第二个原因,比较简单,一个字能概况——难!

历来临苏体的人是比较少的,就因为这个难字,非常难模仿。

你看《寒食帖》的笔触和结构,全是才气流泻所致,如果一个字一个字拆开来,会显得比较单薄,失去了气。所谓书法中的气,那就比较玄了,这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问题。不修身不养性不读书,你永远写不好书法,特别是苏体,离开这个气,鲜有成就。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苏轼对自己的评价。在经历了命运的跌宕之后,他回归了本真,达到了“天真烂漫是吾师”的境界。第一第二,对苏轼来说,不过是莞尔一笑。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苏轼提笔写下《寒食帖》的那一瞬间,已是永恒。

2 阅读:273
评论列表

金杯白刃

简介:历史作家 编剧 以史为鉴,解读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