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北半球巨型国家——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都有超级大湖,唯独中国没有。我国的淡水湖储水量多不过一两百亿方,与上述三国相比可以说不值一提。美国和加拿大有五大湖,加拿大还独有大熊湖、大奴湖,俄罗斯有淡水湖之王——贝加尔湖,还有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不仅缺湖,我国两大淡水湖还岌岌可危!洞庭湖接纳长江干流泥沙,淤积萎缩,消失可能用不了几十年了,鄱阳湖还可以拯救一下?
▲中、俄、美、加淡水湖对比图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古代面积比现在大得多,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和泥沙沉积,变成了现在挂在长江腰部的“葫芦”状湖。近百年来,鄱阳湖面积逐年减小。上世纪五十年代,鄱阳湖平水位面积还超过5000平方公里;到了本世纪初萎缩到3870平方公里;如今,鄱阳湖水域面积只在汛期能突破3000平方公里,枯水期只有500多平方公里,甚至有干旱年份萎缩到300多平方公里,触目惊心!
鄱阳湖作为“长江之肾”,是中国第一大河中下游最重要的一个湖泊,有储存水源、防洪、航运、养殖和调节生态等巨大作用。湖泊萎缩的危害很大,有些人一提到水利工程就叫嚷“破坏环境”,殊不知正是因为几千年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才有今天的文明发展成果。有害的自然变化趋势,不单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也不利于自然整体生态的维持。因此,积极作为,保住鄱阳湖的面积,保护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刻不容缓!
江西省40多年前就提出在鄱阳湖口修建大坝,控制正常蓄水位18米,18米以下用于发电、供水、航运、水产养殖和水上旅游娱乐等兴利调节;18米以上库容用于调节洪水。二十年前,江西省曾提交方案论证,由于工程量巨大,也有可能的负面影响,没有通过。
2003年开始,鄱阳湖枯水期面积萎缩问题越来越严重,“鄱阳湖大草原”的说法风行网络,江西省将“建坝”方案调整为“建闸”方案,不提发电。2013年,江西成立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致力于保护鄱阳湖生态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推进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后来由于多位专家学者和公益机构反对,论证陷入沉寂。
2021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文件再次指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统筹解决鄱阳湖枯水期水安全问题的综合方案,已纳入国家2020-2022年拟开工建设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
其实国外也有很多湖泊建水利工程调节水量。著名的贝加尔湖也已经不是自然的湖面,前苏联时期在安加拉河上建了伊尔库茨克水库,把贝加尔湖变成了水库的一部分。大坝建成后,贝加尔湖面抬高了1.4米,贝加尔湖面积3.15万平方公里,水库容量在贝加尔湖上增加的有四百多亿方,河道拦蓄的水大约40亿方,因此水库最大库容481亿方。
同样前苏联时期修建,现在属于哈萨克斯坦的布赫塔马尔水库,利用斋桑泊的空间,把湖泊作为水库库身的一部分,拦截额尔齐斯河储水,最大库容量530亿立方米。
鄱阳湖口是一段狭长的河道型湖面,建成后,长江洪水期可以开闸门接纳,分担洪水;枯水期缓慢放水,补给下游长江河道,同时防止湖水过快流干。稳定鄱阳湖面积3000-4000平方公里,储水量三百多亿方,超过三峡水库,发挥调蓄水源、航运、灌溉和保护生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枯水期的鄱阳湖,水域大幅萎缩
淡水资源越来越重要,我国缺乏大湖,人工水利工程不应该只想着发电,储存宝贵的淡水可能以后比发电还关键。而说到修水库,最好的条件:1.大河提供水;2.盆地地形提供储水空间,像个瓶子,水坝塞上瓶盖就成。我国并不缺水,有的是大江大河,但非常缺乏储水空间。
我国有很多盆地,例如四川盆地、晋陕盆地群、汉中谷地,问题是人口太多,盆地是好的土地,早已经住满了人口,发展了密集的经济,没有办法腾出来做水库储水。就是三峡地区那么崎岖、逼仄的土地,当年为了修建三峡水库,都进行了百万大移民,修建丹江口水库也一样,代价太大了。
▲我国第一大水库——三峡湖,储水量其实也不够大,长江这个位置年均径流量4000多亿方,三峡水库腾空也只能装390亿方,十分之一都装不下。
增加储水量,最合适的空间就是鄱阳湖,这个季节性湖泊多数时候储水都不足,大量湖区长草浪费了。如果科学论证,在不妨碍生态的前提下,湖口适当修水利工程储水,保持湖水满满的,辅以清淤挖深,可以和三峡水库一起,保障枯水期中下游用水。
▲赣江入湖三角洲,及江边的省会南昌市大坝的修建也有很多的弊端。首先可能工程量不小;其次,湖口有一点庐山地震带,大坝建在附近有一定风险;再次,大坝建成后,会阻碍鱼类自由进出长江和鄱阳湖,影响洄游型鱼类生存?
挖出来的土拉海边造陆地不行吗
建个大水闸鄱阳湖底会越来越髙
筑坝不如修堰
想保住,国家应出动一万台挖掘机连挖三年将其挖深扩大方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