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宁专栏:《服牛致远话玉牛》

杨乐艺 2025-03-29 04:17:18
服牛致远话玉牛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第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755件玉器佩饰中,有很多带长弯角的牛首形象。有圆雕的,也有板片状的阴刻牛角纹样。妇好用的拉弓射箭的玉韘,也是用了减地浮雕牛首的工艺手法来表现。笔者见到的两地故宫馆藏与私人收藏的5只商代玉韘,皆同妇好玉韘一样,是牛角兽面蚊。妇好玉韘深绿色,有褐斑。下端平齐,上端做前高后低的斜面形,中空,可套入成年人拇指。背面下端有一条凹下的槽。正面雕兽面纹,兽口向下,细长眉,方形眼,双角似牛角,两耳后贴。双目下各有一圆孔,来穿系线绳以便挂在手腕上。面部两侧分别雕以身、足。身略上竖,尾下垂,短足前屈,牛蹄雕出鸟足三爪。

牛首为什么作为射弓用玉韘的纹饰。从现在对牛的认识,牛似乎很温驯。但几千年前它还是野牛的时候,那是一群倔强、凶猛的野兽。野牛在大地上狂奔起来,如飓风卷天的沙尘暴,遮天蔽日;野牛挑战起百兽之王狮子,也绝不含糊。历史上的火牛阵,角缠红布尾巴着火的火牛,几千头冲溃敌方大军,那更是让人闻风伤胆。据历史资料,商先公有八迁商都之说,他们屡迁的主要动因,是商族畜牧业“逐水草而居”的需要,因此频繁的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黄河中下游广阔的平原上,频频迁徙。商族人在畜牧业的发展和频繁迁徙的过程中,掌握了役使畜力的方法,即商祖先的“相土作乘马,王亥服牛”传说。王亥当商族首领时,正是夏朝中期,他是推进商族从部族社会向邦国过渡的关键人物。又是殷商卜辞所记“祭礼之最隆者”,所谓隆重,是一次性宰杀2千头牛作为大祭祀的牺牲。在商人世世代代香火祭奠的四个祖先中,除了首封的契和开国的成汤,王亥和上甲微父子就占了两席。

中国汉字中带牛的偏旁部首有三百多个之巨。从出土文物看,中国先人养牛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华夏祖先神农炎帝就是以牛为氏族图腾的“牛族”,所谓“牛首人身”。先商时期,养牛的规模就更为可观,《山海经·大荒东经》和《楚辞·天问》中都提到王亥“仆牛”。说的是几千年前的商王王亥让野牛驯服的故事。服牛是个技术活,王亥能团结大家的智慧,找到了牵牛鼻子的诀窍,使牛可以驯服的驾车负重远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史学人说,王亥服牛的革命性意义或许不亚于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王亥最突出的贡献是“服牛”后的发明牛车。马跑的速度快,可以“服牛致远”;但牛比马堪负重,可以“引重”,更适合拉车运货,做好战备后勤。有了牛车,大规模经商是必不可少的运载工具,它使得长途运输进行大批量的部落间交易,成为可能。有了牛车,商人不怕远征一举克服地域的限制,拉得重,跑得远。在商贸上赚得多,省人力;在地缘征战上,保证了后续供给,一路争战扩张领土。牛在当时的远贸,可算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王亥受到商代后人的隆重祭祀,也在情理之中了。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他是与大禹、后稷一样的人物,是“制作之圣人”,是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玄鸟生商,“隹”即鸟,是商部落的图腾。而王亥的“亥”字从“隹”,因此,妇好玉韘将牛和玄鸟合型,将牛蹄雕出了玄鸟的三爪,这足以说明“王亥服牛”已经成为商族人心中的神明。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代的牛面纹玉佩饰,是商人怀念和崇拜王亥的象征物,具有祖先崇拜的属性。

0 阅读:0

杨乐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