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反击战后,英国推迟中国官员访问,熊向晖愤怒周总理却看透玄机

适说新史 2025-03-12 17:11:19

1962年10月的一天,英国贸易大臣埃儒尔紧急约见中国驻英国代办熊向晖,告知英国政府决定无限期推迟原定的中国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到英国的访问,并且半小时后就要正式宣布。埃儒尔还特别强调,他个人认为,这不是由于政治原因。这一突如其来的约见,让熊向晖极为恼火。

熊向晖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17岁便考入清华大学,受过良好的教育,个人涵养非常好。此外,他还是周恩来总理领导秘密战线时期的杰出弟子,作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潜伏十二年,从未暴露身份,甚至在公开身份后,原国民党阵营的大员都不相信,其情绪控制能力可见一斑。那又是为什么,让转战外交战线的熊向晖如此生气呢?

究其根源,还得说是昂撒人的傲慢,让熊向晖很不舒服。这次访问是英国政府主动提出来的,1962年9月间,熊向晖到英国任职刚刚一个月,英国贸易大臣埃儒尔通知他,英国政府想要邀请中国外贸部副部长卢绪章于12月访英。熊向晖请示国内后,告诉埃儒尔,卢绪章会如期访问英国。

埃儒尔非常高兴,表示这是英中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但他随即便告诉熊向晖,英国政府将于3天内发布消息,并希望中国政府也同时发布消息。这种两国间的高级官员访问行程的公布,原本应该是双方形成统一意见后,再选择公布时间。英国人却全无商量的态度,直接就告知自己要公布的时间。

熊向晖当时虽有不爽,但仍选择了容忍,只是表示当时距离预计访问时间还有三个月,提前那么长时间发布副部长出国访问的消息,不符合中国的习惯做法,但他也无权干涉英国方面如何处理。第二天,英国政府就宣布了这件事。也就是说,是英国提前公布了时间,到头来又是英国方面要延期。如果没有提前公布行程,熊向晖也就不会那样生气了。

英国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是因为作为一个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国家,急需要打开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只是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虽然已经衰落,有时还是有着强烈的帝国主义气焰,他们认为需要时,就迫不及待地宣布邀请卢绪章访英,他们认为不利,就单方面宣布推迟。这让熊向晖感觉有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感觉。

这次让英国认为不利的,正是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武装冲突,中国被迫自卫还击。英国一些政客和报刊借机反华。《苏格兰人报》称,英国政府对中国外贸部副部长访英事将另做考虑。熊向晖看到报道后,马上就去见了埃儒尔,要他澄清。埃儒尔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这完全不是事实。英国政府对卢副部长邀请及访英的日期不会改变。但仅仅过了几天,埃儒尔就宣布了无限期延迟。这当然让熊向晖颇感气愤。

熊向晖竭力抑制自己愤怒的情绪,简要回顾了前两次同埃儒尔谈话的情况,指出:英国政府出尔反尔,使我惊讶。卢的访问日程是英国政府提出、中国政府同意的。现在英国政府不同中国政府商量,单方面决定无限期推迟,而且马上就要宣布,对这种不正常的做法,我个人表示遗憾。我将报告本国政府,并保留进一步评论的权利。

回到代办处,熊向晖召集主要外交官开会。熊向晖说,“对英国政府这种帝国主义的态度,应当予以打击。根据我的意见,急电外交部和外贸部,说明埃儒尔同我谈话的情况及我的表态,并提出三点建议:(1)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2)主动宣布取消卢绪章的访问;(3)削减从英国的进口。”

熊向晖原本想当场对埃儒尔提出抗议,但鉴于外交工作授权有限,因此只能表示遗憾,但他觉得不够分量,因此建议用中国政府的名义提出抗议。此外,为了打击英国人的帝国主义气焰,熊向晖认为我们主动取消卢绪章的访问,可以表现我们的高姿态,而削减从英国的进口,则可以加深他们的内部矛盾,真正的刺疼他。总而言之,熊向晖认为这样的针锋相对很有必要。平心而论,熊向晖这样的不卑不亢,在外交场合维护中国利益,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久后,熊向晖就收到了外交部的复电,内容颇让他感到意外。复电指出,三点建议不妥,不予采纳,并要熊向晖作出检讨。对于外交部这样的复电,熊向晖虽然表态服从,但从心里仍有不服。直到1963年秋天,熊向晖回国述职见到周总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熊向晖提出的三点建议,外交部和外贸部基本上都是同意的,是周总理给挡住了。而听了周总理讲述的理由后,熊向晖更是心服口服。

自从参加革命工作伊始,熊向晖就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其中包括建国前在敌营12年的潜伏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熊向晖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中国驻英国代办、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中国驻墨西哥首任大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在诸多重要的外交场合中,熊向晖经常以总理助手的身份出现,周恩来对他的关怀乃至批评都令他终身难忘。

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熊向晖以新闻联络官的名义,负责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为了让外国记者更好地了解新中国,周恩来让代表团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国庆纪录片。代表团放映的《1952年国庆节》,受到热烈欢迎,能容纳350人的电影院座无虚席。放映过程中,不时响起掌声。随后,代表团决定再放映一部《梁祝哀史》。这是一部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的彩色戏曲片。在旅馆里先行试映时,旅馆的一些职工观看不久,就一个个地走掉了,显然是看不懂。于是熊向晖请懂越剧的同志将剧情介绍和主要唱段写成一本十五六页的说明书,准备译成外文,发给外国记者。

之后,熊向晖向周恩来汇报试映情况以及所作的准备,周恩来却批评他们是在搞“党八股”。周恩来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我要是记者,我也不看。他给熊向晖出主意,说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用英语作一个三分钟的剧情说明,用词要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即可。

熊向晖照周恩来的提议去办。放映前10分钟,250个座位就坐得满满的。放映过程中,全场肃静。放映结束,观众还如醉如痴地坐着,沉默了大约一分钟,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们久久不肯离去,纷纷发表观后感。

1961年9月,退役后的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9月7日,他在陈毅主持的欢迎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和平三原则”: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承认有两个德国——东德和西德;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

周恩来认为蒙哥马利很有政治头脑,要求熊向晖以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名义参加接待小组,陪蒙哥马利去外地参观。周恩来指示,要放手让蒙哥马利去看,旧中国遗留下的贫穷落后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观现实,让他自己看后作结论。从9月9日起,蒙哥马利先后访问了包头、太原、西安、延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等地,于9月20日傍晚回到北京。

9月21日凌晨2时许,周恩来电召熊向晖前往西花厅汇报,熊向晖汇报了两个多小时。他谈到在洛阳时,蒙哥马利路过一个小剧场,演的是豫剧《穆桂英挂帅》。回到住地,蒙哥马利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当元帅。熊向晖解释道,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有位女少将。蒙哥马利说,他一直对红军、解放军很敬佩,但不知道还有女将军,这有损解放军的声誉。熊向晖反驳道,英国的女王也是女的,按照你们的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次,蒙哥马利不吭声了。

周恩来听罢,严肃地对熊向晖说:“你讲得太过分了。你说这是民间传奇就够了,他有看法,何必反驳他。你搞了这么多年外交工作,还不晓得求同存异?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你胜利了?”

在后来的工作中,周恩来又对熊向晖说:“我记得你是1919年出生的,已经不是少年,有时还那么‘气盛’。外交工作不能意气用事,要有全局观点,从多方面考虑。我这样讲讲,是希望你成熟一些,但不要因此就不勇于提出建议。”

至于此次跟英国政府的外交事件,周总理批评完熊向晖,又耐心向其解释其中的原因。在周总理看来,当时美国对我们封锁禁运,英国却邀请我们外贸部副部长访英,这就说明西方国家在对待新中国的态度上有区别,这是他们内部出现的矛盾,我们应该好好抓住这一点。

此外,英国印度是英联邦的重要成员。中印发生武装冲突,英国要是按原计划邀卢绪章访英,就不好向印度交代。他们的态度有反复,说明内部有争论,他们决定无限期推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印冲突会持续多久。它只是推迟,留有余地,你为什么要取消,把文章做绝呢?此外,我们虽然是计划经济,但也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突然削减进口,首先对我们不利。英国同我们做生意的都是私营企业,对我们态度比较友好,削减订货,受损失的是他们,还会落下一个不遵守合同的坏名声,想过这些没有?

周总理一番话,让熊向晖豁然开朗。而周总理在外交上的智慧,又何止一二。

1962年10月19日深夜,外交部副部长耿飚命令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去把印度代办叫过来。耿飚原本想找的是印度驻华大使,但大使恰好不在北京。

礼宾司的相关人员走到印度大使馆,这位代办已经回宿舍睡觉去了。他睡得很熟,任凭人们在宿舍门外大声喊叫、按门铃、敲门、往屋里打电话,都叫不醒他。

实在没有办法,礼宾司的同志只好叫人翻过围墙,到屋内把这位印度代办从床上叫起来。耿飚他们把印度外交官从床上叫起来以后,递给了他一份由耿飚亲自起草,毛主席、周总理审核批准的重要文件。

在决定实行对印自卫反击的大方向后,由周总理领着总参谋部开始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毛主席定下的大原则是,不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争端,打的目的是促和,逼对方回到谈判桌上来,继续通过外交协商解决边界问题。因此,这次自卫反击战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和外交有着密切关系。

于是,一连好几个晚上,周总理都和罗瑞卿、耿飚、童小鹏等人商量研究。深夜去找印度外交官,便是他们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这份重要文件是一个照会,内容就是告诉印度政府,我们准备还手了。说白点就等同于正式的“宣战”。

周总理详细、精确地计算了从印度驻华大使馆向印度外交部、印度外交部向其最高当局和印军领导机关、印军领导机关向边境地区印军分别报告、通报和传达命令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才确定了向印度驻华使馆递交照会的具体时刻。这样,就使外交上先宣后战的国际惯例和军事上的保密得以兼顾,从而为这场正义之战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周总理在处理问题上展现出来的智慧,真的是一个接一个,让人由衷佩服。数十年的交往中,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和熊向晖有过无数次的会面谈话。周恩来一直很关心熊向晖,熊向晖对周恩来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熊向晖的女儿曾问过父亲一个有趣的问题:“周恩来对你有知遇之恩,而胡宗南也对你不薄,你为什么对共产党始终忠诚不二,难道就没有想到一直追随胡宗南,平步青云吗?”熊向晖说:“我从来没有动摇过,一是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很早就深植在心中,二是胡宗南的人格魅力和周恩来相比,还是有太大的差距。”

0 阅读:1

适说新史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