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考消息网转述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乐施会发布报告指出,1765 年至 1900 年间,英国从印度掠夺了约 64.82 万亿美元财富 ,这一惊人数字瞬间引发全球关注。
英国(资料图)
18 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势力逐渐稳固,从商贸组织摇身一变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当时的印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纺织、珠宝加工等手工业发达,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英国的殖民统治开始后,一切都变了。
英国殖民者为满足本土工业发展需求,在印度疯狂开采各类矿产资源。印度的煤炭、铁矿等被源源不断运往英国,印度本土工业失去了发展根基。据估算,仅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英国从印度运走的煤炭价值就高达数亿美元。在农业方面,英国推行种植园经济,强迫印度农民大面积种植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减少粮食种植。印度原本稳定的农业结构被破坏,粮食短缺问题频发,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印度曾是世界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手工纺织技术精湛,产品畅销全球。
英国为了保护本土纺织业,对印度纺织品征收高额关税,印度棉布进入英国市场要缴纳高达 70% - 80% 的关税,而英国纺织品却能在印度市场畅行无阻。与此同时,英国还在印度设立工厂,利用印度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生产工业制成品再倾销到印度及其他地区。这一系列举措让印度纺织业迅速衰败,大量纺织工人失业,曾经繁荣的纺织业城市如达卡、苏拉特等陷入萧条,人口锐减。
印度港口(资料图)
英国在印度建立起严密的税收体系,向印度民众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土地税、商业税、人头税等多如牛毛,印度民众不堪重负。这些税收被英国殖民者用于支付殖民统治成本、购买印度商品以及输送回英国本土。据统计,19 世纪中期,印度税收的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英国殖民者的腰包,占英国财政收入相当可观的比例。东印度公司还通过垄断贸易,控制印度的进出口,进一步掠夺印度财富。
印度出口的商品,如茶叶、香料等,价格被压得极低,而印度进口英国的商品,价格却被大幅抬高。印度在贸易中处于极度不平等的地位,财富不断外流。在殖民统治期间,印度发生了多次大规模饥荒,如 1876 - 1878 年的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英国殖民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印度粮食生产和分配,在饥荒发生时,也未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反而继续从印度出口粮食,加剧了饥荒的危害。
1750 年,印度次大陆的工业产值占全球的 25%,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在英国长达 130 多年的殖民掠夺后,到 1900 年,这一比例骤降至 2%。印度从一个经济繁荣、工业发达的国家,沦为贫穷落后、工业衰败的殖民地,经济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英国凭借从印度掠夺的巨额财富,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财富被用于投资工厂、研发新技术、建设基础设施等,英国的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资料图)
英国还利用这些财富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巩固其全球殖民统治。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控制重要贸易航线,构建起以英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英国的金融市场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发展,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通过参与殖民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和客户资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 21 世纪,英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英国在制造业、贸易等领域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英国自身也面临诸多经济问题,如脱欧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债务问题等。英国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压力日益沉重。
2025 年,英国债务危机爆发,英镑贬值,引发全球对发达经济体的信任危机。10 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最高涨至 4.821%,为 2008 年 8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30 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 1998 年 8 月以来的最高点 5.383%,创下 26 年来的新高 。英国政府每年支付的国债利息已高达 1000 亿英镑,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形成了自我强化循环的风险,有专家称这 “看起来像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债务死亡螺旋” 。
印度(资料图)
在英国债务危机不断加剧的同时,印度却在独立后努力发展经济,逐渐崛起。尽管印度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贫富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等,但经济增长迅速,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如今,印度有人要求英国赔偿,代表人物是作家兼国大党政界人士沙希・塔鲁尔。他认为英国应该为两个世纪以来的 “抢劫”“掠夺”“贪婪” 和 “剥削” 向印度做出赔偿 。印度民众也普遍认为,英国的殖民掠夺是印度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源,英国必须正视历史,承担相应责任。
从国际社会来看,乐施会报告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谴责英国的殖民掠夺行为,认为这是对人权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英国应该为其历史罪行进行赔偿。这些国家强调,殖民主义是全球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当年殖民地国家的财富被掠夺,导致发展滞后,如今国际社会应推动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公平正义。欧美一些国家则态度谨慎。一方面,他们承认殖民历史存在黑暗面,但另一方面,又不愿过多指责英国,担心引发对自身殖民历史的清算。一些西方学者提出所谓 “历史进步论”,认为殖民统治虽然手段残酷,但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试图淡化殖民掠夺的罪恶。
英国(资料图)
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这笔 “历史债务”,不仅仅是经济赔偿问题,更涉及到国家尊严、民族情感和国际正义。它反映了殖民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当今国际秩序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如果英国承认这笔债务并进行赔偿,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引发其他曾遭受殖民统治国家的类似诉求,推动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殖民历史和全球不平等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英国和印度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应该以史为鉴,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秩序的完善。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促进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平等交流与合作,消除殖民历史遗留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未来,英国是否会正视这笔历史债务,以及印度等曾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如何在追求历史正义的,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崛起,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而国际社会在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