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应付检查:249万打造“观摩路线”,沿线21村被刷白墙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04-01 11:20:19

2025年3月31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揭露了一起典型的“劳民伤财”形象工程案例。

宁陵县原常委、宣传部长王东霞因在担任柘城县胡襄镇党委书记期间,违规花费249.62万元财政资金打造所谓“经典观摩路线”,被严肃查处。

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基层官员在应付上级检查时的短视行为,更反映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的根深蒂固。

最终,王东霞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受到法律惩处,为类似行为敲响了警钟。

根据通报,2019年至2021年间,王东霞在担任胡襄镇党委书记时,面临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上级检查,为展现“政绩”,她并未从实际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入手,而是选择了一条“捷径”—打造一条供检查观摩的“经典路线”。

为此,她动用财政资金249.62万元,对沿线21个行政村的40多万平方米墙体进行喷漆刷白。这条“观摩路线”成为了她应付检查的道具,而非真正服务于民生的工程。

刷白墙看似简单,实则耗资巨大。

平均下来,每平方米墙体的粉刷成本约为6元多,这笔资金本可用于修缮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或直接惠及村民生活。

然而,这些钱却被用于一场表面光鲜的“作秀”,沿线村庄的墙面虽白了,群众的实际生活却未得到任何提升。

更讽刺的是,这种“面子工程”往往只能维持短暂的视觉效果,风吹日晒后很快褪色,留下的只有资源的浪费和群众的不满。

人居环境治理的初衷是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但王东霞却将这一民生工程变成了应付差事的工具。

刷白墙不仅未能解决环境脏乱差的根本问题,反而因耗费巨资而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背离了政策的本意。

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体现了对群众利益的漠视,也暴露出部分基层干部缺乏担当的现实。

王东霞的“观摩路线”或许在短期内骗过了检查组的眼睛,但却无法逃脱群众的监督和法律的制裁。

通报中明确指出,她不仅在大搞形象工程上劳民伤财,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

这表明,其行为已非单纯的形式主义,而是触碰了党纪国法的红线。

这起案件的教训是深刻的。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政绩不应建立在虚假繁荣之上,而应以群众的实际获得感为衡量标准。

王东霞案的查处,再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违法乱纪必然会被法律惩处。

无论是耗资百万打造“观摩路线”,还是其他隐秘的违纪违法行为,只要触碰法律底线,就无法逃脱正义的审判。

财政资金是人民的血汗钱,任何将其挪作私用或浪费于形象工程的行为,都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害。

纪委监委的通报不仅是对王东霞个人的问责,也是对所有心存侥幸的官员的警示。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是普通的基层干部,只要违法乱纪,等待他们的必将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唯有敬畏法律、秉公用权,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唯有摒弃形式主义、脚踏实地为民,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信任。

这起案件的曝光,既是反腐倡廉的又一成果,也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鞭策。

违法乱纪者终将自食恶果,而法律的铁腕,将始终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0 阅读:8

李昕言温度空间

简介:用有温度的思想,记录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