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变卖家产带200万来贵州当农民的比利时一家人,如今怎样

聪慧海风 2025-02-20 14:33:28

前言:2002年,众多中国家庭正奋力“进城”与“出国”,而比利时凯文一家却选择相反路径,背道而驰。

他们卖掉房产与家产,携带200万积蓄,全家迁居贵州深山,过上了典型的中国农民日子。

这个决定当初令亲友困惑,并引起外界诸多猜想。二十年光阴流转,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呢?

【因公益事业结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凯文的父亲帕特里克担任货车司机,职责使他几乎游历了大半个欧洲。

那时,货车司机的月薪相当可观,大约可达两千欧元左右。

这份工资即便现今仍属可观,八十年代更是如此。所以,凯文记得,他幼年时父亲就已购置了一处农场。

凯文与父母及两兄弟在那里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

凯文一家与中国的渊源,始于其母海蒂的姐姐。这段关系的历史,得从海蒂的姐姐讲起,她是连接两家的桥梁。

上世纪90年代,这位姨妈通过电视了解到中国贫困山区的状况,深受触动。

之后,她作为中国贵州的志愿医生前往该地。

她亲眼见证了当地人的困苦:孩童赤脚奔跑,老人佝偻劳作,家庭因病致贫却无钱医治,生活艰难。

她将这一连串的场景带回比利时,详细叙述给了凯文的母亲海蒂。

姨妈当时已决意留在贵州,誓将余生全然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中,致力于此,无悔无怨。

她此次回比利时,目的是与家人道别。

凯文的母亲海蒂身为护士,始终热衷于公益事业。

听完姐姐讲述后,她决定亲赴贵州,一为送姐姐,二为实地了解当地情况。

1995年,海蒂随姐姐初访贵州山区,亲眼目睹了更为直接的贫困状况。

医疗资源短缺,教育落后,导致有人因经济困难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只能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

亲眼所见的一切让她深感痛苦,同时也使她完全明白了姐姐的抉择。

这段经历促使海蒂决定追随姐姐,在贵州开展长期援助工作。

回国后,她与丈夫帕特里克商量,表达了希望移居中国生活的意愿。

回国途中,海蒂不断斟酌言辞。出乎意料的是,帕特里克听后,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了她的提议。

2002年,海蒂放弃高薪职位,同时,帕特里克将比利时的农场与汽车售出,两人共同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两个理想主义者携200余万元资金及三幼子,毅然启程前往贵州,踏上他们的旅程。

【扎根贵州】

初抵中国,凯文一家遭遇诸多挑战。

当时,因外籍人士无法直接购置中国房产,他们一家五口人只能依靠租房来满足居住需求。

当时,他们租住的房屋月租为2000元。在2002年的贵州,这一价格显然过高,很不合理。

语言障碍是道难关,帕特里克夫妇仅懂简单中文,日常购物常需依赖手势沟通。

孩子入读当地学校后,因语言障碍及独特外貌频遭围观,扰乱课堂秩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家庭教育。

尽管初抵中国面临诸多困难,这家人仍坚守初心,未曾忘怀最初的目标。

他们利用积蓄帮助残疾妇女进行手术,关怀孤寡老人,援助留守儿童,并曾收养多达40余名孤儿。

两年来,夫妻二人忙于慈善,未暇规划家庭生计与未来收入来源。

他们投入的200万元资金,迅速用于公益事业,不久便全部用尽。

为缩减费用,他们迁居至郊区小河村,该地租金仅需500元,这一住便是长达14年的时间。

经济困顿中,全家缩减开支,但仍坚持参与慈善事业,未曾中断。

当地村民被凯文一家的善意所感动,尽管存在语言障碍,仍视他们为家人。

众人积极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并传授方言及农作技巧。

【不变的农场梦】

2010年前后,凯文一家因孩子们成年而有了新目标,即在贵州运营农场。

在政府与友人协助下,他们以每亩7元租金租得独山县下司镇1000亩荒山,并将其命名为“光明谷”。

开垦初期,荒地布满杂草,缺乏基础设施。家人自建鸡舍、羊圈,并利用二手拖拉机垦殖土地。

父亲帕特里克专司木工,母亲海蒂与弟弟伊恩负责家务,凯文自学兽医及农业技术,具备解剖动物以诊断死因的能力。

农场实施生态循环:放养鸡羊,种植玉米南瓜,并利用剩菜剩饭饲养牲畜,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鸡蛋和蔬菜是主要经济来源,月均收入大约5000元,虽不富足,但足以维持他们一家人的朴素生活。

凯文兄弟近年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旨在提升影响力,定期发布农场生活点滴及贵州本土文化风情,与大众分享。

视频中,他们头戴比利时式鸭舌帽,脚踏靴子,却流利地使用方言与村民交谈,交流技巧娴熟。

他们一家生活吸引数十万粉丝关注,视频收益为家庭带来了额外经济来源。

【现实与理想】

凯文一家因二十年来持续坚守贵州山区,赢得了当地人的广泛认可,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名人。

他们受邀参与央视乡村振兴节目,获新华社报道,深受当地人认可,被誉为“半个贵州人”。

然而,理想背后藏着现实困境。早年积蓄用完后,农场收入仅能保障基本生活。

为缩减费用,他们收集市场残余蔬菜喂养家畜,驾驶二手面包车运送货物,同时,三个儿子的婚事也成了父母的一大心病。

凯文与弟弟伊恩,因长期深山生活,社交圈受限,均年过三十仍单身,面临相似困境。

凯文一家虽在比利时仍有亲友,却早已把贵州当作故乡。

2011年回乡短暂停留期间,他们察觉自己与故乡难以融合,饮食习惯、语言表达及思维方式均呈现显著的“中国化”特征。

海蒂母亲偏爱折耳根与辣椒,而近六十岁的父亲帕特里克,仍热衷于驾驶国产面包车,在田间地头忙碌不息。

凯文曾叹道:“身处比利时,我们方觉为异乡人。”

凯文一家现今仍维持清晨五点起床的习惯,忙于喂鸡、巡山,至傍晚则围炉而坐,共享聊天时光。

农场中,山羊于坡上食草,鸡群在林间寻找食物,它们的生存状态与贵州的自然风光和谐相融。

被问是否后悔当初选择,他们回答坚定:“这里赋予我们心灵自由。”

0 阅读:22

聪慧海风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