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合成纤维,以卓越的弹性而闻名,又被称作斯潘德克斯(Spandex)弹性纤维或者莱卡棉(Lycra)。氨纶一般由多根长丝组成,一般为10D/根,现时已有15D/根,甚至20D/根,理论根数愈少,条干均匀度愈好,因重叠形态之机会率愈少。氨纶面料特征为弹性优异、耐酸碱、耐汗、耐海水、耐磨,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各类纺织产品,如休闲服、专业运动服、游泳衣等。
氨纶作为重要的弹性纤维,具有软硬段交替排列的结构特点,软段结构占80%以上,性能优异且织物的抗撕裂强度高,是目前市场上弹性最好的合成纤维。氨纶在一般情况下可拉伸至原长的4-7%,在2倍的拉伸下其回复率几乎是100%,伸长500%时,其回弹率为95-99%,其他纤维无法企及,拥有人类第二皮肤的美誉。
我国氨纶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国内氨纶行业随着下游纺织服装业的推进以及相关生产工艺的成熟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氨纶生产国。据全拓数据显示,2017-2023年我国氨纶产量平稳增长,从58.31万吨增至102.3万吨;其中2021年产量增幅较为显著,为22.7%,主要原因是国内率先复工复产,氨纶行业开工率整体维持在高位;此外由于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等因素,使东南亚氨纶产品订单转移至国内,也助推了氨纶产量增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推进,氨纶研发和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落后产能出清,产能利用率整体呈上行趋势,数据显示,从2017年的78%提高到2023年的90%,维持在较高状态。2024年氨纶产能释放将更为充分,预估产能利用率达到95%。
近年来,我国氨纶进出口数量稳中有升,出口数量常年大于进口数量。全拓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氨纶进口数量为2.69万吨,2023年升至5.1万吨;2017年我国氨纶出口数量为5.77万吨,2023年升至13.1万吨,由此可见,我国氨纶行业的进出口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氨纶产量不断增长,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其下游的应用范围逐渐从传统的功能性织物扩展到服装面料,从针织品扩展到机织品,从内衣扩展到外衣,从纺织行业扩展到生物医疗、汽车内饰等行业,应用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未来,产品品质高、成本控制能力强、规模效应好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将进一步攀升,小型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全拓数据认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纺服品质的追求也在提升,氨纶在各类纺服中的用量也有逐步提升的趋势。目前行业处于稳步扩张阶段,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几家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行业竞争充分。在中低端市场,行业内企业生产的氨纶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在高端市场,受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影响,产品市场存在一定的壁垒。总体来看,除了少数特定规格和用途的氨纶产品受到某些企业一定程度的控制,大部分氨纶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市场化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