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用血肉之躯铺就新中国的钢铁动脉,永垂不朽!

时空谜城 2025-01-12 10:39:23

1949年2月,东北大地仍被春寒笼罩,31岁的杨连弟,这位肩负着家庭重担的普通工人,听闻东北野战军在天津招募铁路工人,怀着为三个孩子挣得温饱的朴素愿望,毅然应募参军。

他被分配到东北铁道纵队的桥梁大队,彼时的他,眼中只有养家糊口的现实需求,对这支队伍波澜壮阔的过往与未来即将创造的伟大业绩毫无预知,更难以想象,自己的名字日后将镌刻在共和国的光荣史册之上。

东北铁道纵队前身是1945年组建的护路军,负责保卫与抢修东北铁路,保障物资运输。辽沈战役时,铁路运输至关重要。

林彪起初因担忧铁道纵队运输能力,对攻打锦州有所顾虑。经罗荣桓鼓励、教员电报催促,加之自身判断,林彪最终下令。铁道纵队不负使命,两个月抢修34公里铁路、13座桥梁及锦州外围线路,为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1949年5月,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同年,部队奔赴西北抢修陇海线8号桥。面对被炸得只剩高低不平的8座40米高桥墩,杨连弟提出利用桥墩上的铁板搭脚手架进行修复。他率先徒手攀爬,在无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手工凿眼、安放炸药,成功完成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称号。

1950年,全国裁军复员之际,中央财经委员会建议铁道兵团复员并实行企业化管理。消息传来,兵团群情激奋。司令员兼政委滕代远极力劝说,以兵团党委名义建议保留番号和编制,甚至面见教员陈述重要性。最终,教员重视其意见,9月18日,军委下令将铁道兵团确定为国家兵种之一。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铁道兵团改编为志愿军入朝参战。杨连弟也随部队奔赴朝鲜,哪里铁路、桥梁遭破坏,他们就出现在哪里。1952年5月,已升任副连长的杨连弟在指挥修建清川江大桥时,不幸被定时炸弹击中头部牺牲,被追授为一级战斗英雄,其所在部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铁路营业里程数远落后于印度、美国等国。铁路作为国家经济与军事的大动脉,其落后状况严重制约发展。在此背景下,修铁路成为国家重要任务,铁道部队承担起这一重任。

1953年,志愿军铁道兵团整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4年,王震出任铁道兵司令兼政委。彼时,台海局势紧张,教员命令王震修建鹰厦铁路,要求1957年底通车。福建、江西多山,交通差,施工条件艰苦。战士们肩挑人扛到施工地,住简易帐篷,台风季顶盖常被吹走。

修建武夷山大禾山隧道时,面对坚硬花岗岩,人力凿进速度慢。王震申请苏联专家与先进设备,开展劳动竞赛,他亲自扛起风枪打眼。

在热情与设备的助力下,工程进度大幅提升,原定600天的工程,235天便完工。1956年12月,鹰厦铁路提前一年通车,增强了国防力量,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鹰潭、三明等城市因此崛起。

1952年起,中央研究成昆铁路选址,有东、中、西三条路线方案。苏联专家否定西线,众人倾向中线,但教员、总理和王震商议后,选定难度最大的西线。因其经过规划的钢铁基地攀枝花,且能连接少数民族聚居区。

1964年,成昆铁路开工,铁道兵承担施工任务。当时中国外交环境恶劣,教员发起三线建设,对成昆铁路高度重视。施工中,地形复杂,战士们在陡峭山体上开凿,放弃水枪,用干风枪钻眼,身体遭受不可逆伤害。

他们建起427条隧道、991座桥梁,1100人牺牲,平均每公里铁轨下都有战士的尸骨。1970年7月,成昆铁路建成,改变了沿线2000万人的命运。

同期,铁道兵还奔赴大兴安岭、南疆、青海等地,修建铁路,创造“三荣思想”,提升了国家对边疆的掌控能力。到1980年,铁道兵修建的铁路达1.25万公里,占新中国修建里程数的三分之一。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沉重,部分原因是偏远地区绿皮车多年未涨价,成昆铁路等铁路成为纯公益性质,方便人民出行。

这与当年铁道兵不计代价修铁路一样,体现着“人民的铁路要为人民”的宗旨。铁道兵虽已远去,但其留下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历史#\u0002#历史回眸#\u0002#军人#\u0002#战争#\u0002#历史故事#\u0002

文本来源:@温伯陵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