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被捕命悬一线,儿子陈延年冷淡回应:“可惜。”

清沁话文史 2023-03-31 18:39:22

1919年,陈独秀因散发进步传单被捕入狱,21岁长子陈延年得知父亲可能遇害,冷漠说道:“中国失去一个有学识的人,可惜。”

01

陈独秀2岁丧父,6岁跟着祖父陈章旭念书。

祖父脾气暴躁,对他管教很严格,背不出书,就拿板子打他。

每次被打,陈独秀都一声不吭,祖父气得咬牙切齿:“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1896年,17岁陈独秀中了秀才,跟安庆统领高家的大女儿高晓岚定了亲。

第二年,两人成婚,育有三子两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两个女儿早逝。

高晓岚是个旧式妇女,没文化,缠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对夫妻无论是文化修养,还是性格志趣都相差太大,因此经常吵架。

1901年,陈独秀东渡日本留学,临走时想找高晓岚借一支金镯子做盘缠,被她一口回绝,自此关系急剧恶化。

陈独秀影视形象

高晓岚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高君曼,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读书,是新时代知识女性,跟姐夫陈独秀很有共同话题,渐渐产生了感情。

后来,两人离家出走,私奔到杭州同居,育有一子一女。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他对高君曼说:“我想叫延年、乔年到上海来找点事情做。”

当时陈延年17岁,陈乔年13岁,接到书信后,兄弟俩辞别母亲高晓岚来到上海。

02

初到上海,陈氏兄弟跟父亲一家住在一起,但父子间经常闹矛盾。

原来,兄弟俩自出生起就很少见到父亲,高晓岚基本是“丧偶式育儿”,懂事后他们对父亲抛弃母亲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就搬出来住了。

他们寄宿在亚东图书馆,白天外出做工,晚上睡在图书馆的地板上,饿了吃块饼,渴了喝口自来水,冬天身上只有一件单衣,面如菜色,形容憔悴。

高君曼怕人说闲话,又对姐姐心怀愧疚,哭着向陈独秀求情,想让俩孩子回家吃住。

陈独秀却说:“你这是妇人之仁,青年人本来就该自食其力,靠自己创造前途。”

陈延年、陈乔年影视形象

父母关系不和,直接影响了陈延年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长大后他一心埋头工作,不谈恋爱,抗拒结婚。

父子关系长期疏离,陈氏兄弟的思想几乎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

17岁陈延年曾这样评价:“我父亲不过是个新官僚、旧学者而已。读书虽多,却不能为天地立新,为万民主命,跟一个文盲有什么区别?”

那时,兄弟俩想去法国勤工俭学,却苦于没有保证金。

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慷慨解囊,不但替他俩支付了保证金,解决了船票问题,还设法让他俩获得华法教育会的资助,到法国能直接读书,无须半工半读。

受到吴稚晖的影响,陈氏兄弟加入了他的组织“进化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要家庭,不要国家。

陈延年

到了法国后,陈延年收到父亲托人送来的一封信,信中劝他和弟弟放弃无政府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

陈延年看完信后,对送信的人说:“独秀这个人,你别理他。”

送信的人非常震惊,他没想到陈独秀在国内是无数青年心目中的精神领袖,他儿子却直呼其名,言谈间对父亲充满不屑。

但是,陈氏兄弟最后还是认清了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和反动性,与吴稚晖彻底决裂,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03

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游乐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入狱,性命堪忧。

友人潘赞化遇到陈延年,讲起他父亲被捕的事,怕他悲伤。

谁知,陈延年冷漠说道:“中国失去一个有学识的人嘛,当然可惜。”似乎在谈论一个跟自己毫无瓜葛的人。

陈延年、陈乔年影视形象

1924年,陈延年回国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

有一回,他因工作需要去见陈独秀,父子俩分别数年,陈独秀见到儿子却表情淡然,陈延年则随手拖来一把椅子,坐下来就开始谈工作。

没有嘘寒问暖,没有父子情深,只有平淡如路人。

后来,陈延年、陈乔年先后被国民党逮捕,慷慨赴死,牺牲时还不到30岁。

8年后,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传到南京监狱。

正在里面蹲大牢的陈独秀托人买酒打菜,对狱友说:“我平生不喝酒,今天要好好喝上一杯。”

他把第二杯酒洒在地上,口中呼喊着“延年,乔年”失声痛哭。

在此期间,三子陈松年曾去南京探监,一见到父亲便痛哭起来,被陈独秀骂他没出息。

陈松年童年时跟两个哥哥一样,从未得到过父爱,但他对父亲非常孝顺,一直陪伴陈独秀到去世。

陈独秀晚年时,陈松年常带孩子去看他,陈独秀见到孙子孙女亲热得不得了,一段时间不见就嚷着要人去把孩子们接来。

“丧偶式育儿”家庭出来的孩子,很难有幸福可言。

孩子成长之路,父亲不能一直缺位,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清沁话文史】,看更多光阴里的有趣故事!

0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