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里,主角出场总有一段高燃音乐骤然响起,烘托主角逼格,让观众分分钟代入感飙升!
100多年前的慈禧太后早已深谙这个套路。
无论去到任何地方,慈禧永远都会带着她的BGM(背景音乐)制造者——乐师班。
尽管带上他们会增添许多麻烦,不过,这事儿并不会麻烦到慈禧本人。
01德龄17岁时入宫服侍慈禧,在她的记忆里,每次慈禧离开储秀宫时,总是带上乐师班一起走的。
无论在哪儿,只要慈禧兴致一上来,她就会命令乐师们为她演奏音乐。
比如,她在颐和园泛舟昆明湖的时候,她去热河避暑的时候,她乘坐火车去奉天旅行的时候……
另外,根据宫廷礼仪,在一些隆重的场合,乐师班也要演奏。
比如,慈禧起驾的时候,慈禧回程的时候……乐师班都得在场,都得奏乐。
慈禧乘轿出游时,一个完整版的BGM套路大概是这样的:
当慈禧上轿的时候,乐师班要奏乐;
等慈禧坐进轿子,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的时候,乐师们要赶紧收拾起乐器,抄近路一溜烟小跑,提前赶到目的地;
等轿夫们抬着慈禧慢慢悠悠来到时,已经跪在那儿的乐师班又要奏乐为她接驾。
“伴君如伴虎”,乐师们一次接驾迟到可能就会脑袋不保。
可幸运的是,他们从来没有被罚过!
因为慈禧的那支队伍每次行进都慢如龟速,乐师们只要不拖拖拉拉,总能借着这个时间差,顺利赶上接驾。
对此,德龄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太后一路上蜿蜒前进,慢得像蜗牛,一行人就像是个出殡的队列……”
您听这话,夺笋哪!
02慈禧的乐师班一共有12名乐师,个个都是太监。
他们有统一的着装,头上戴着缀有红流苏的“蘑菇帽”,上身穿着深紫色无花纹的马褂,下身穿着枣红色袍子。
他们手上拿的每一件乐器都挂着亮黄色流苏,彰显皇家风范。
整支乐队看起来十分鲜丽。
每个乐师还配有一名助手,因为乐师一个人实在忙活不过来。
每次慈禧上轿的时候,所有随行人员都得按照官阶大小依次排开,跪在她面前恭送圣驾。
乐师们也要下跪,但他们叩完头就得马上起来奏乐。
乐师们叩头的时候,手里不能拿着乐器,那这个时候乐器放哪儿呢?
答案是:挂在架子上。
乐师班有一个特制的架子,挂着黄流苏,专门用来安置皇家乐器。
这个架子有两根1.5米左右的立柱,顶部和中部各有一根横梁,横梁上有一些挂钩,暂时不用的乐器就挂在上面。
皇家乐器种类繁多,一般有磬、鼓、九响、笙、唢呐、堂锣、镲、喇叭、风琴、琵琶、笛子等。
乐师助手的任务,就是在乐师叩完头准备演奏时,能迅速将正确的乐器递给乐师,再将用完了的乐器挂回架子上。
因此,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得会分辨什么时候,谁,该用哪一种乐器。
03据德龄回忆,慈禧的乐师班演奏出来的效果,从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只是乐师们个个面无表情,像机器人一样。
关于这点,德龄在回忆录中讥讽道:“我不相信他们会带着感情演奏。”
但是在慈禧的心目中,她的乐师班堪称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乐队,他们的演奏,她总是百听不腻。
即使是去奉天旅行,她也会在火车短暂停靠的时候,命令乐师班在车窗外为她演奏,她则坐在车厢里闭目倾听。
有时候,慈禧看上去像是睡着了,可是一旦音乐声低了下去,她就会猛地睁开眼睛,把那些以为她睡着了的人吓一跳。
所以,乐师们从不敢自作主张停止演奏,因为只要慈禧一点头,就能叫他们的脑袋立刻搬家。
慈禧这一系列骚操作,换用今人的眼光看,可算是戏精本精了。
她每次出场都自带BGM,力求成为万众焦点,无论到哪都要营造“至尊女主”人设,不正是一枚实打实的“Drama queen”嘛!
喜欢你的阅读,【清沁话文史】坚持原创输出,觉得不错的话,请记得【关注】+【点赞】呀!
*史料参考:皇室烟云;图源网络侵删。
好文连读慈禧的饭量有多大,17岁德龄第一次进宫就被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