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翠芬
编辑|冒诗阳
4月22日,华为乾崑发布了最新的ADS 4.0。随即4月23日上海车展首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问界M9将首批OTA升级华为ADS 4.0。
通过云端和车端两套模型的部署,ADS 4显著提升了辅助驾驶的安全性。在硬件上,华为还提供了一套数字底盘引擎,可实现更好的整车控制能力。
ADS 4.0奠定了华为向L3级辅助驾驶演进的技术架构。这套系统一共分为四个版本,最顶配的版本可以实现高速L3。
除了辅助驾驶外,华为鸿蒙座舱也进行了正式升级,推出全新的MoLA架构,深度融合了通用和垂域大模型,座舱的可用程度进一步提升。
功能层面之外,ADS 4.0并非一次简单的功能迭代,而是一次从底层架构到应用逻辑的系统级革新。ADS 4.0的技术核心在于WEWA架构(World Engine + World Action Model)的引入,改变了传统辅助驾驶依赖人工标注数据和规则控制的开发模式。
首先是云端World Engine,通过AI模拟生成极端场景(如爆胎、施工改道等),以“AI训练AI”的方式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长尾难题。传统厂商需依赖海量实车数据采集和人工标注,而华为云端可生成密度为真实世界1000倍的训练场景,显著提升系统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车端World Action Model,采用原生行为大模型,整合多模态输入(图像、雷达、声音),并引入混合专家系统(Mixture of Experts),根据不同场景调用子模型,输出轨迹与意图双通道决策。相较传统规则控制,其决策时延降低52%,变道效率提升20%。
硬件能力上,ADS 4.0搭载5颗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单帧点云密度提升40%)、3颗4D毫米波雷达及星闪通信技术(数据延迟仅0.5ms),实现半径500米范围的厘米级实时建模。
基于这些,ADS 4.0在能力上全方位提升。比如CAS 4.0全维防碰撞系统,覆盖高低速、正/侧/后向全场景,支持驾驶员失能辅助、爆胎稳定控制等极端工况,并通过“五层冗余体系”(双芯片、三供电通道等)确保系统可靠性。
与特斯拉、理想、小鹏等厂商相比,华为ADS 4.0的技术差异体现在三个层面。
华为ADS 4.0的发布,标志着辅助驾驶竞争从“功能堆砌”转向“系统能力”的变化,并加速了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进程。
华为乾崑以“技术供应商”身份联合岚图、赛力斯等11家车企,覆盖20万至百万级车型,通过标准化方案降低车企研发成本。
2025年,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将达65%,但用户需求已从“能用”转向“好用”。城区NOA、自动泊车等功能的体验差异,将成为车企销量分化的关键因素。当辅助驾驶从无到有之后,功能的安全,以及辅助驾驶能否迈向更高的级别,是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
这是华为乾崑首次喊出了高速L3商用,不仅从行车、泊车等方面都做了能力提升,鸿蒙座舱的可玩性也在进一步提升。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华为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合作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