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回忆,武昌解放前夜无人入眠,街上水饺摊的生意因此特别好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5-04-13 15:50:39

1949年5月16日,解放军入城部队行进在汉口中山大道

1949年5月16日,汉口解放。但一江之隔的武昌却成了政权的“真空”地带。武昌市面谣言四起,一日数惊,人心惶惶。   

24岁的胡铭心当时是中共地下党武昌中学联合支部的书记,负责湖北省女一中、实验中学、国立临时中学、省立临时中学、启黄中学、荆南中学等14个中学的“护产、护校、迎接解放”工作。

这天下午,正当他忙得不可开交时,他的上级杨坤泉跑来说:“把工作交给刘佩云,跟我走吧,有新任务。”   

杨坤泉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也是24岁。1948年六七月间,他受党的派遣,从北京调来武汉,负责武汉的青年工作。

胡铭心跟着杨坤泉来到了司门口一家印刷店,上了楼,只见吕乃强坐在一大堆稿纸前面,正写着什么。吕乃强也是清华大学学生,是1949年1月来武汉的。他看见胡铭心两人,把稿子一推,握住胡铭心的手,笑着说:“欢迎,欢迎,这下子我们《新武汉报》编辑部成员齐了。”

杨坤泉看胡铭心莫名其妙,笑道:“地下党决定编一份党的报纸,来迎接解放,明天就出刊,调你来工作。”   

胡铭心茫然道:“就我们三个人?”杨坤泉说:“暂时就我们三个。”胡铭心道:“我可从来没有办过报刊。”吕乃强说,“我们也没有办过,我只在大学办过墙报。管他呢,明天先出一期八开的快报再说。我和老杨算编辑,你算外勤记者。时间不多了,这就干起来。”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个袖章来,说道,“套上它,这就出去采访吧!”

胡铭心接过袖章一看,它是白色的,5寸宽,上面印着一排红字“武汉商民自卫大队”。吕乃强道:“现在天已经黑了,套上它安全些,今晚的口令是‘保卫安全’。”   

胡铭心套上袖章,走出门,执行毕生头一次的采访任务。   

晚上8点钟左右,胡铭心来到了武昌最热闹的地方司门口。街面上冷清清的,没一个行人,也见不着警察,店铺都关着门。这个时候去采访谁?突然,他听到远处有零落的枪声,心里一动,就决定去采访商民自卫大队。   

商民自卫大队的大队部设在阅马场红楼里。胡铭心沿着胡林翼路(民主路)往上走,准备穿过蛇山洞,迎头掷来一声大吼:“口令!”他立刻站住脚,大声回道:“保卫安全!”

从黑暗中立刻走过来5个人,也带着白臂章,手里一律提着长棍,穿的却是平民服式,这显然就是商民自卫队的队员们了。他们用手电筒晃了胡铭心一下,大概看到了他的臂章,立刻变得友好起来。

其中一人道:“这么晚了,一个人在街上走,也不怕有人打你的冷枪、闷棍?”胡铭心笑道:“谁这么大胆敢谋财害命?”那人道:“难说,什么溃兵游勇、地痞流氓、‘吃光队’,都冒出来了,你还是小心些好!”   

胡铭心谢了他们的好意,便穿过蛇山洞,来到了红楼。一进去,便被紧张气氛震住了,只见到处是人,有的成队进进出出,有的背着枪攀在发动了的4辆消防车上,有的聚在一起大声议论什么,电话铃也不停地在响……大厅上一群人围在三张拼拢的办公桌旁,有人大声地在发号施令。   

胡铭心从人堆里找到一个看上去像“领袖”的人问道:“汉口方面有消息没有?” “没有,不通轮渡,又不通电话,什么消息也没有,真急死人,看来解放军天亮才会过来了!”   胡铭心又问道:“鲁道源的部队退到了哪里?会不会反扑回来?”   

他哈哈笑起来,说道:“这群兔子跑得好快,已经跑过羊楼司了!反扑回来?借给他一万个胆子谅他也不敢。”

“‘吃光队’有动静么?” 他道:“一个小时前在凤凰山方向和我们打了一仗,纱厂的纠察队和我们配合,大获全胜,看来成股的‘吃光队’已经不成气候了———不过也难说,我们警惕着呢!你不见院子里突击队都坐在消防车上整装待发么?”   

“警察局呢?怎么大街上没见一个警察?”“他们?”他撇了撇嘴说:“平素欺侮老百姓算他能!碰到节骨眼上,早躲起来了。他们怕新政府找他们算旧账呢!”   

“那末,你们自卫队一共有多少人呢?”“3000。”他自豪地说道,“一有事,各工厂、学校的纠察队随传随到!你放心,我们老百姓有力量,保得一方安全。”   

胡铭心从红楼出来,心头一畅,尽管街道上依旧杳无一人,风凉飕飕的,可是他安心了。因为他知道有几千人已武装起来,彻夜守卫着武昌。   

胡铭心赶回编辑部一说,吕乃强道:“好!写出来,1000字,即刻要!”胡铭心拖过一张板凳,席地坐下,不到半个小时即刻交了稿。

杨坤泉看了看,说:“行!你再出去采访一下如何?”胡铭心又是二话没说,起来就走。吕乃强道:“喝杯热茶,歇口气嘛!”胡铭心道:“不用了,我不渴。”杨坤泉追着胡铭心的背影喊道:“你小心点。”   

这次去哪里采访呢?胡铭心忽然想,不妨到学校去看看,实验中学离司门口不远,再说,他也牵挂着“新青联”的同志们。   

待他走到中华路口时,已是子夜。忽听得卖水饺的摊子上传来“笃笃”的敲竹梆声,胡铭心这才想起晚饭还没有吃呢,肚子饿了。

他买了两碗水饺,在长板凳上坐下来吃。卖水饺的大概有60多岁了,胡铭心问道:“这么晚了还做生意?兵荒马乱的,你不怕?”那老汉道,“不做吃什么?我们穷人又有什么怕的?有钱人才怕共产党呢!”

胡铭心笑道,“你真的不怕?”他摇头道,“真不怕!‘刮民党’整得我好苦,他们不败,叫做没得天理,变了天,总会好些。”

胡铭心―下子感到和他亲近起来,问道:“今晚生意怎么样?”他笑道,“今晚生意特别好。”刚说到这里,胡铭心身后一扇门“呀”的一声开了,一个女人出来,买了6碗水饺。

卖水饺的好一阵才忙完,接着对胡铭心说:“没人睡觉呢,你别看家家户户关着门,门里都点着灯呢!”胡铭心道,“他们是怕得睡不着觉?”老汉道,“除了有钱人,有谁害怕?有钱人、当官的只怕早就跑光了。我看多半人是喜得睡不着呢!”这时,陆陆续续又有人来买水饺。   

吃过水饺,胡铭心便向实验中学校门走去。

实验中学校门铁栅子紧闭,门里10多个男生拿着童子军棍守着,他们警惕性很高,怎么说也不放胡铭心进去。胡铭心说:“那么,你们叫田文生出来说几句话总可以吧。”

田文生是实验中学“新青联”组长,胡铭心同他是1948年底认识的。他听到传唤,一会儿就出来了,见是胡铭心,喜道:“是胡老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胡铭心道:“你们的纠察队怪不错的。”田文生道:“里面有几个‘新青联’成员领着,纪律还严明,我们和商专、省二女中联防,互通消息的。”胡铭心道,“学生都到学校来了?”田文生说:“绝大多数来了,护校嘛,谁不关心?”   

此时,校内各个教室里灯火通明,笑语喧天,《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响彻校园。胡铭心说:“好啊!都学会唱进步歌曲了?”田文生自豪地说:“都会唱了,会唱十几支歌呢!全是我们组织歌咏队教的,平时只低声哼,今晚上可就放开喉咙唱了!”

两人沿着一排排教室走过去,只见学生都在忙着做纸旗,写标语,贴横幅,扭秧歌。

田文生告诉胡铭心:“这是在准备明天上街迎接解放军呢!”

胡铭心道:“一夜不睡,他们不饿么?”

田文生道:“大厨房蒸有馒头呢!你饿不饿?多得很呢!”

胡铭心笑道:“谢谢,胡铭心在门口吃了两碗水饺。不过,你最好把同学组织一下,轮班睡觉,别熬得太狠了,小青年瞌睡大。”

田文生摊开手,摇头道:“我们原也组织了的,分上、下夜两班,可没一个人肯去睡,这样的夜晚一生也难得碰上一次,这是迎接黎明,迎接日出呢!”

胡铭心笑道,“不错,这才是‘阴阳割昏晓’呢!要是能照张像可就好了!”

田文生道,“是啊!可是全校师生一部照相机也没有。”

他伸过手来,和胡铭心紧紧地握着,两眼放着熠熠的光。   

田文生送胡铭心出来,在校门口碰见几个女生挟着标语,提着浆糊桶。胡铭心问道:“这就出去贴标语?”田文生道:“早些贴,天亮了,老百姓一出门,就能看到,效果好些。”胡铭心点点头,“也是,只是必须派人护送,大意不得,此刻还不算是我们的天下呢!”田文生说:“对。”立刻招来一小队纠察,跟着她们去了。   

胡铭心缓缓地跟在她们后面,她们贴一张,胡铭心看一张:“热烈欢迎解放军同志!”“天亮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打倒蒋介石!”   

他回到编辑部,只见楼下的排字工人正紧张地捡字、拼版,忙得头也抬不起来。上了楼,满房烟雾腾腾,吕乃强和杨坤泉还在写着什么。胡铭心坐下来就赶写胡铭心的第二篇采访稿。待等写完,天已经亮了。

忽听得不知何处燃起了爆竹,起初是稀稀落落的,但一会儿竟响成一片,彷佛全城都在鸣放鞭炮。三个人打开窗户向下望去,喝!满街是人,都在大声说话,满脸堆着笑。吕乃强道:“我们也下去走走吧!”   

三人走上街去。远远传来锣鼓声,华中大学的队伍来了,一队人舞着霸王鞭开路;中华大学的队伍来了,几百人扭着秧歌;纱厂工人的队伍来了,女的穿白围裙,男的穿工作服;沙洋中学、省立临时中学、省实验中学、省二女中、商专、童军师范队伍也来了,他们整齐地挥舞着三角形彩棒,唱着各种革命歌曲;商民自卫队的队伍也来了,除了棍棒外,竟然还背着百来支步枪。

艺专、安徽中学、省一女中、省一男中从正街上过来会合,他们的队伍里还有人化了装,扮演解放军押着垮了台的蒋介石。   

街上人山人海,一片欢腾。胡铭心满眶热泪,嘴里只是叨念:“解放了,终于解放了,我等到这一天了!”不觉地把背脊挺了起来,只觉得人人都可爱,人人都是亲人。   

9点钟,汉口过来几条轮船,渡过来第一批解放军战士。武昌新生了。武汉新生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