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房间里咋回事?!”一道震得门板颤抖的声音冲破夜寂,半梦半醒的我从炕上坐了起来,脑袋发懵,手脚冰冷。那年的冬天是1974年,冷得入骨,北风夹着冰雪,封锁了山西平遥的村庄。我们军队因拉练至此,需要借宿一晚。
村长梁大叔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实人,热心周到,安排我们几位战士住下。这里条件简陋,却比野外强太多,土炕上缭绕着柴火和烟草的暖香,方寸之间透着难得的温馨。当连长殷殷叮嘱“军民一家亲”,不许出任何幺蛾子,我心头明白,必须提起三分警惕。
那晚,我被安排住进村头梁家的屋子。梁家条件最好,梁大叔是木匠,家里柴火烧得腾腾热,炕头甚至还有点肉香。梁大叔和老伴儿待我们如一家亲,他那学堂外地的儿女们却不在,偌大的屋子里只有他们老两口。
饭后,梁大婶热情端上家里最好的炖粉条:“当兵的不容易,多吃点储一储。”我吃在嘴里,心里却充满感激。饭后,我帮忙挑水、劈柴,梁大叔拍拍我的肩笑道:“这娃倒是勤快,不错!”
可就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下,半夜的尖叫声却划破了夜空!屋外连长的怒吼更是震耳:“老李,你屋里咋回事?!”
我惊觉有异,忙点起油灯。灯光摇曳照亮墙角,赫然缩着一个女人的身影。她穿着旧羊毛衫,面色苍白,眼里充满了恐惧。门外连长闯了进来,皱眉低声问道:“老李,这深更半夜,屋里咋多了这么个人?!”
还未等我开口,女人压低声音哽咽道:“我是……梁家的闺女梁秀云,回房走错了……”此话一出,场面瞬间静默。
一场误会,一生牵挂
原来,梁家小闺女白天才从亲戚家归来,天黑路滑,误认了房间。尽管误会解开,连长依旧毫不留情地训斥:“记住了!军人住百姓家,规矩不能破!”我不得不连连点头。
可正是这场误会,却如同冥冥中的牵引,将我和梁秀云的命运紧密相连。从此,我们断断续续地通信,她信中会说村里的狗生了小崽子、杏树开了花,也会讲她爹梁大叔的新木工活如何精巧;而我回信中的内容,则是零碎的军旅日常。
几年后,我立了功,调往内地。从部队返乡探亲时,我专程绕路去了梁家。看到老梁家屋角的杂木少了,心头竟有些怅然。梁秀云羞涩地端上茶,却始终沉默,脸上浮现前所未有的红晕。
选择与守候的考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的书信往来成为彼此生活的一部分。但就在确定婚期不久后,梁大叔突然重病,梁秀云为此回绝了婚约:“小李,我不能跟你走了,我得留下照顾爹娘。”
她的决绝让我痛心,却也理解她的孝道。这一别,竟数年未见,她在信中写道:“小李,你做你的事,我等你。”
两年后,梁大叔辞世,她终于卸下肩上的担子。站在婚礼上,她穿着朴素的布衣,却展现了战胜岁月的不屈笑容。牵着她的手,我心中暗道:幸好那一年雪夜,我住进了梁家,否则错过她,或许就是一生的遗憾。
结语
人生的缘分,总是悄然降临,如同冬天的一场雪,覆盖了荒凉,也带来了温暖。那一年雪夜,梁家炕头的柴火烤醒了我的身体;梁秀云,她柔弱又倔强的身影,则温暖了我之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