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斥巨资引进博士,诊疗水平却大失所望!你怎么看?

妙菱看健康 2024-09-07 01:34:00

近日,基层医院引进博士的现象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而热烈地讨论。有医生言辞激烈地吐槽道,医院以高价引进的博士,常常只是走个过场,短暂停留后拿到钱便匆匆离去,而真正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始终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这一现象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博士真的能代表一个医院的水平吗?他们凭什么就能获得高工资?

医院斥巨资引进博士

诊疗水平竟不如老住院医

据相关人士透露,任职于广西某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周医生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基层医院在博士招聘方面所面临的一些现实状况,这一论述着实发人深省。

周医生提到,在与前来进修的医生交流时,对方情绪激动地疯狂吐槽,基层医院如今极力引进各种博士,仿佛博士就等同于医院的水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医院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巨资引进的博士,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临床实践以及看病诊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水平竟然不及经验丰富的老住院医。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市级医院和县城医院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博士,而且那些优秀的博士通常会选择出国深造、留在附属医院或者前往一线城市发展。许多博士仅仅将基层医院当作一个短暂的跳板,待上几年后便会选择离开,留下的依旧是那些辛勤工作的老员工。

来自基层医院的进修医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绝大部分医院(例如一般的市级医院、县城医院)根本没有必要引进过多的博士,与其如此,不如将引进博士的资金用于提升老员工的福利待遇。毕竟,老员工才是医院的坚实基础和中流砥柱,他们才是真正为医院的发展默默奉献、扛起诊疗重任的主力军,院领导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明确工作的主次。

关于 “基层医院招博士又留不住” 的这一吐槽一经传出,立刻在众多医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四川的一名医生坦言,像县医院等绝大多数医院,根本与科研无关,其工作的核心应该是为全县几十万群众提供可靠、优质的诊疗服务,仅此而已。因此,花费大量资金引进博士实在是毫无意义,而且这些博士的工资远远高于老员工,这让老员工的心理难以保持平衡。

浙江的一名骨科医生更是尖锐地指出,县级医院严禁招收博士生,否则无疑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基层医院引进的博士,往往在临床能力方面表现欠佳,科研成果也不尽如人意,因为真正优秀的博士根本不会选择到基层工作。由于博士享受着较高的待遇和诸多头衔,这导致科室其他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最终使得科研进展不顺,临床诊疗质量也每况愈下。

基层医院引进博士,真的有必要吗?

一位来自湖北的麻醉科医生指出,医院引进博士的目的并非让他们直接参与诊疗活动,而是期望他们能提升医院的学术形象、增强医院的综合排名,并带来更多的研究经费。在医院管理层看来,一线临床医生的工作似乎技术含量较低,与科研领域专家发表SCI论文的成就相比,显得不那么重要。

基层医院可能出于提升自身形象、吸引更多患者的考虑,盲目引进高学历人才,认为这样能提升医院的声誉,给患者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我们应当清楚地意识到,学历并不等同于临床技能,真正能够有效解决患者问题、展现高超医术的,往往是那些临床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主治医师。

事实上,医生这个职业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工种,就如同工程师需要不断重复绘制不同建筑的结构图一样,医生也需要通过大量重复的治疗、手术等训练,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只有那些在实践中有余力、有天赋并且对医学充满兴趣的医生,才能够从这样的技术重复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医生才是真正优秀的医生。

医院引进博士,其带来的附加作用主要体现在科研方面,而在临床作用方面并不一定非常显著。在神经、肝胆、骨科等领域,有许多业内的杰出人士都是本科甚至大专学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医院应理性审视博士的真正价值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基层医院的院领导们过分热衷于招募博士,给予他们极高的待遇,却完全忽视了老员工的辛勤付出。几年之后,博士们又纷纷回到大城市,只留下一片狼藉,这着实令人感到心酸。院领导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医院的根基、谁才是医院的中流砥柱,谁才是真正为医院默默付出的人,切不可让老员工们寒了心。

例如,无锡的一名医生在网上匿名反馈了他们医院的情况,他表示:“我注意到,无论是院方领导还是科室负责人,似乎都倾向于偏好新成员。去年,我们科室引进了一位博士生。她受到了科室的特别宠爱,院领导也对她青睐有加。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几乎未曾承担任何实际工作,上班时间多是在科室里闲逛,对药物知识一无所知,不会进行问诊,甚至最基本的穿刺操作也未能掌握。这让人不禁质疑,我们引进她的初衷究竟是什么。然而,到了年终奖金分配时,她却得到了1.5的奖金系数,而我们这些日复一日辛勤工作的同事们,奖金系数甚至不足1,这显然有失公允。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医生不会诊治病人,也不为医院创造收入,却占据了我们的资源和利益,这让我们感到无奈和不平。”

看到这样的吐槽,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心里不是滋味。难道仅仅因为拥有博士学历,就应该高人一等吗?医生的工资分配到底应该依据学历还是工作量来确定呢?一个不会诊治的博士凭什么能够拿到如此高额的奖金?

实际上,博士不会诊治但工资却很高的现象并不少见。北京某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发文表示,今年科里新引入了一个博士,此人非常优秀,发表了好几篇SCI文章。然而,在今天的大查房中,主任随口让他给某床患者加个氨溴索,他却反问:氨溴索是什么?怎么用?堂堂博士竟然对如此常见的药物一无所知,由此可见,他是不会看病的,自然也没有创收的压力。但是,他的工资却高得惊人。

既然已经攻读至博士学位,薪资水平想必不菲。然而,若缺乏临床经验,甚至无法独立诊治患者,这就会激起争议。最近,“医学生培养了八年,为何还不会看病?”这一议题就登上了热搜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网友尖锐地质问:“在就医住院期间,一些博士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难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在询问患者病情之后,他们往往无法迅速作出反应,也无法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当被询问应如何处理时,他们往往犹豫不决,说不出个所以然,一开口便是要向主任咨询意见,这让人感到极度缺乏安全感。尽管博士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学习,满载知识,但当真正面对治疗时,他们似乎变成了不知所措的哑巴。”

“这类被称作人才的个体,年薪高达数十万,不禁引人发问:他们究竟贡献了什么?他们的年度工作量真的配得上这样的高薪吗?即便他们发表了很多论文,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但我们内心深知,许多所谓的论文质量堪忧,难以对医学领域的进步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往往只是为了发表而发表。是时候理性地审视博士这一角色的真正价值了!”

这种质问可谓振聋发聩,我们长久以来都默认博士理应获得高工资,却从未深入思考过其中的原因。这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哲学的、涉及到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话题:博士的工作究竟创造了什么价值?工资的分配是否应该根据他们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来进行匹配?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答案……

综合整理自网络

编辑丨杨坤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