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即巅峰,刚满周岁便被封为皇太子,由皇帝亲自抚养;他八岁箭无虚发,10岁便能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20岁时便能代父皇处理朝政,在众大臣中有口皆碑;然而他却被两立两废,最终也没能坐到皇位上去,在九子夺嫡之争中率先出局,他就是康熙皇帝唯一长大成人的嫡子——胤礽。
胤礽并非无能之人,但为何会被两立两废呢?
这篇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胤礽的一生,雍正帝登基后又是如何对待废太子的呢?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出身满洲勋贵家族——穆瑚禄都督大系的都英额穆坤·赫舍里氏家族。祖父索尼是历经五朝的老臣、康熙朝初期辅政大臣之首,她的父亲噶布喇是内大臣,她的叔父索额图是康熙朝权臣“索相”。
虽然孝诚仁皇后是因康熙要除掉鳌拜而被册立为皇后,但是康熙对其十分宠爱,对其评价也是极高:
“掌阴教而正六宫,恩仁逮下”“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
孝诚仁皇后在陪伴康熙的十年间,尽心辅佐康熙、掌管后宫;康熙能够开创康熙盛世,也有孝诚仁皇后的一份功劳。
然而如此“贤后”却在生育嫡次子胤礽时难产去世,这让康熙十分悲痛,难以接受发妻的离世。
以至于在发妻去世后,从康熙十三年六月到十二月,仅半年的时间康熙便前往安置发妻棺椁的巩华城34次,而且一去便是一整天;之后康熙又先后前往巩华城五十余次,即便是迎娶新后仅十几天后仍旧前往巩华城祭奠亡妻。
根据《康熙起居注》的记载,从康熙十三年开始,一直到康熙三十八年,在孝诚仁皇后的忌日时,康熙都不会前往乾清宫处理朝政。这足以见康熙对发妻的感情有多深厚。
孝诚仁皇后去世后,康熙便将自己对发妻所有的深情都转移到了嫡次子胤礽身上。
不仅亲自抚养胤礽,而且还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将其册立为皇太子。
在册封皇太子的诏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康熙从册封胤礽为皇太子开始,便按照培养未来皇帝的标准来培养胤礽,对其寄予厚望。
康熙不仅为胤礽设置了专门为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而且在胤礽身上倾注了比其他皇子更多的心血,在胤礽还很年幼时康熙便亲自教授四书五经,在胤礽六岁时挑选李光地、熊赐履、张英等德高望重的大儒为太子老师。
除此之外,康熙还让胤礽跟着西方传教士学数学以及医学。
待胤礽稍长一些后,康熙便教授胤礽治国之道,并且告诉胤礽老祖宗创业的不易,作为一国之君应当如何用人、用兵;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何能成功、为何而失败的经验教训,事无巨细,康熙都详细地指点胤礽,还经常带着胤礽一起外出巡视。
而胤礽天资聪颖,确实也没有辜负康熙对他的期望。
法国传教士白晋曾说:
这位现年23岁的皇太子和京城里的同龄王侯一样眉清目秀,身体健壮,是最为理想的皇子之一;因此皇太子的近臣与朝廷大臣对他有口皆碑;人们也深信他不久即将像他的父皇那样成为历代最著名的皇帝。
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胤礽成为下一位千古一帝也不无可能。
然而,胤礽不仅没能成贤明的皇帝,甚至连皇位都没坐上去,被两立两废,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康熙册立皇太子后产生的皇帝与太子之间、太子与众位皇子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最终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这是康熙皇帝始料未及的。
1690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面对荒凉的大漠,康熙十分思念太子,便将太子的衣冠待在身边,就像太子在身边一样。而此次出征康熙不幸身染疾病而卧床不起,如此便更加思念太子,于是便下旨将皇三子胤祉与皇太子胤礽召来大营。然而胤礽却表现得十分冷漠,甚至有些幸灾乐祸。康熙也没想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太子会如此,大为失望,便让太子回了京城。
而且之后康熙发现太子有很多不好的品性,在周围人的阿谀奉承下开始忘乎所以;只想要享受作为太子带来的地位与尊荣,却不想承担作为太子的责任。
不仅如此胤礽还仗着自己是太子,肆意凌辱王公大臣;甚至不将朝廷官员的命当回事。
这让康熙又如何能不反感呢?
而这些对于康熙而言,觉得胤礽还可以通过教育改正。
然而问题却并没有这般简单,朝中围绕储君之争而出现了两大势力:
以孝诚仁皇后叔叔索额图为首的太子一党
以大学士纳兰明珠为首的一党,与太子一党形成对立,互相攻讦。
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与尊荣,康熙不仅专门为太子制定了仪仗、着装,跟自己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让满朝文武对太子也行二跪六叩之礼;甚至为了太子而革除明珠的大学士之位。
然而胤礽却越来越让康熙失望,在康熙与胤礽关系失和的同时,康熙将几位年长的皇子册封为了郡王、贝勒与贝子,这些被封爵位的皇子便可以参与朝政的处理
而这些皇子,让胤礽感受到了威胁。
原本只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而如此一来,又增加了太子与诸位年长皇子之间的矛盾。
见胤礽与自己越来越远,康熙便直接下旨将索额图幽禁而死。
原本康熙是想要挽回自己与太子之间的关系,然而索额图一死,让胤礽直接自暴自弃,变得喜怒无常。
1708年,在随驾木兰围场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康熙决定直接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皇十八子胤祄病重,胤祄是康熙宠妃顺懿密妃王氏所生,弟弟病重胤礽却毫无怜悯之心,这让康熙不免想起当面自己生病时胤礽的表现,大为失望时便斥责胤礽:
你是他的亲哥哥,怎么能不心疼呢?
让康熙都没想到的是,胤礽居然直接与康熙吵了一架,拂袖而去,留下康熙好久没有缓过神来。
随即康熙便觉得胤礽想要弑父,对胤礽的猜忌也达到了顶点;甚至在一天夜里康熙的营帐中出现了一个黑影,康熙很清楚这是胤礽。
这年10月17日,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康熙便迫不及待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然而胤礽被废后,诸皇子却幸灾乐祸,毕竟胤礽这一唯一的嫡子被废,他们便都有了被立为新太子的可能。即便是康熙语重心长地劝说各位皇子,仍旧收效甚微。
首先表现夺嫡野心的便是皇长子胤褆与皇八子胤禩,这两位皇子也先后被圈禁起来。
为了尽快填补太子的空缺,康熙便将诸位大臣召集到畅春园,让诸位大臣推荐新太子人选。让康熙没想到的是,虽然胤禩已经被圈禁,朝中大臣大多还是举荐皇八子。
其实此时的康熙心中还是希望胤礽为太子,尤其是胤褆与胤禩的阴谋败露后,康熙便幡然悔悟,最可狠的是皇长子,最狠毒的是皇八子;与这两个儿子相比,胤礽反而没有多大的过错。
1709年4月19日,康熙正式复立胤礽为太子,同日册封诸位年长的皇子为亲王、郡王。
胤礽复立为太子后重新成为众矢之的,众位夺嫡的皇子也将胤礽视为眼中钉,而胤礽为了自保同众位兄弟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胤礽同父皇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胤礽甚至说出“哪有当了四十年太子还不能继位”的话,见胤礽如此,1711年10月27日康熙再次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再没有恢复。
而胤礽也再次开始幽禁咸安宫的日子,1722年胤礽被幽禁11年后康熙皇帝病逝,皇四子胤禛登基,史称雍正皇帝。雍正帝登基后,虽未还二哥自由,但是下旨将其长子弘皙晋封为多罗理郡王,并且让其子弘皙带着家人迁到了京城郊外的郑各庄居住
1724年,51岁的胤礽病逝,雍正将其追封为和硕理密亲王,葬入黄花山理亲王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