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在称帝后不断充实后宫的过程中,将三位仇家女纳入后宫为妃:
大杨嫔与杨嫔,二人皆出身门阀大族——弘农杨氏家族,二人并非亲姐妹,而是堂姑侄关系。
大杨嫔的父亲杨素,是北周、隋朝时期重臣,在隋文帝登基后深得隋文帝的宠信;杨素不仅帮助晋王杨广夺取太子之位,而且帮助杨广成功坐到了皇位之上。然而却因为隋炀帝的猜忌抑郁而终,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也就是大杨嫔的兄长,在大业九年时起兵造反。
而李渊,便是因为杨玄感叛乱而正式开始有了兵权。
才有了后来的晋阳起兵,并且在大业十四年正式称帝,建立唐朝。
杨玄感之乱很快便被隋炀帝平定,至于杨氏一族则受到牵连,杨氏一族的女子按照规矩被充入掖庭为宫婢。而与大杨嫔一起充入掖庭的,还有大杨嫔的堂姑杨嫔,杨嫔同杨素是一个曾祖父。
在李渊称帝后,便将大杨嫔与杨嫔挑选入后宫为后妃。
宇文昭仪,宇文昭仪的父亲宇文述不仅是隋文帝宠臣,而且还是帮助隋炀帝夺嫡成功、登上皇位的大功臣;因此宇文昭仪的三哥宇文士及得以娶了隋炀帝的嫡长女南阳公主为妻。宇文家族在隋炀帝在位时可谓是显赫无比,无人能及。
然而即便是如此,宇文昭仪的兄长宇文化及在大业十四年还是发动了江都之乱,毒害了隋炀帝以及大部分的隋朝宗室、外戚。
宇文化及甚至自立为帝,建立大许国,成为李渊的劲敌之一。
差不多便是这个时候,李渊娶了宇文化及的妹妹,将其封为昭仪。
不仅如此,宇文昭仪的三哥宇文士及,隋炀帝曾经的女婿,在唐朝做了宰相。
李渊之所以敢将这三位仇家女纳入后宫为妃,不仅仅是因为三人的美色,因为后宫从不缺乏貌美的女子;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宇文家族与弘农杨氏家族的影响仍在,李渊想要稳坐皇位,需要这些门阀大族的支持。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为何娶三位仇家女为妻呢?
要知道李世民登基时,唐朝已经建立了9年的时间,先后平定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实现了大一统。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三位仇家女,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杨妃在李世民的后宫中有三位杨姓妃嫔(不包括李元吉的王妃):
杨贵妃,是赵王李福的母亲;
杨婕妤,尚且还不确定杨婕妤与赵王李福的母亲杨贵妃是否就是一人,杨婕妤的父亲是隋朝时期观王杨雄的孙女;
而最后一位,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之一——杨妃。
我们所说的这位杨妃,是李世民三位杨姓妃嫔中出身最高的。
因为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隋朝的公主。
杨妃究竟是隋炀帝哪位妃嫔所生,暂且不确定,很多人认为是隋炀帝一般的姬妾所生。但不管究竟是隋炀帝哪位后妃所生,都不会影响杨妃原本是隋朝公主的出身。
隋炀帝在史料中有记载的公主,仅两位,除了杨妃外,便还有萧皇后所生的南阳公主。
南阳公主在隋朝结束后,便出家为尼,之后再无记载。
而杨妃,却是嫁给了还是秦王的李世民。
可以说,杨妃与李唐家族确实有着仇恨。
大业十三年(617年),此时隋炀帝仍旧是在位的皇帝,杨妃还是高贵的隋朝公主。
时任晋阳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晋阳正式起兵,而根据史料的记载,李渊之所以决定起兵跟李世民有极大的关系。李渊起兵后仅半年的时间,便直接攻入了长安城。
不过隋炀帝并不在长安,而是早已带着满朝文武、合宫后妃、以及大部分的隋朝宗室南下江都。
至于杨妃,大概也是在其中的。
攻入长安后,李渊并未着急称帝,毕竟隋炀帝仍在,李渊认为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便暂且拥立了隋炀帝的孙儿杨侑为帝,年号义宁。而李渊自己,则是任大丞相,晋封唐王。
次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等人所毒害。
隋朝宗室以及外戚大多被宇文化及所杀,至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以及一众皇室女性成员都得以侥幸活了下来,被宇文化及带到了聊城。其中至于究竟有无杨妃,暂且还不确定。
在得知隋炀帝死讯后,李渊这才放心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而李渊能够建立唐朝,李世民是最大的功臣。
李渊从众多割据势力中脱颖而出,彻底取代了隋朝。
作为杨妃,究竟内心痛不痛恨让自己成为亡国公主的李渊父子呢?
其实严格来说,真正结束隋朝、毒害隋炀帝的并非李渊父子,而是宇文化及。
李渊父子,不过在众多割据势力中成为笑到最后一个的而已。
杨妃若要痛恨的话,或许应当痛恨宇文化及吧!
至于杨妃的侄儿杨侑,虽然在李渊称帝后不久去世,但并不能确定就是李渊所害。
李渊将杨侑追谥为了隋恭帝,葬入了庄陵。
对于像杨妃这样的亡国公主而言,嫁给新朝皇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并非个例。
像隋文帝,后宫的宣华夫人,便是陈国的亡国公主;
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便是西梁的亡国公主。
不管是宣华夫人还是萧皇后,都并未痛恨隋文帝或者是隋炀帝,反而安稳地待在皇帝身边侍奉左右。对于这些亡国公主而言,或许能够安稳下来最重要吧,毕竟她们都是弱女子能够做什么呢?
虽然杨妃,究竟是否曾恨过李世民我们不确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李世民还是宠爱杨妃的。
杨妃还为李世民生了两个儿子:
吴王李恪
蜀王李愔
有着深仇大恨的阴妃李世民后宫的阴妃,与李唐王朝确实有着深仇大恨。
阴妃,出身威武阴氏家族,是隋朝时期长安留守阴世师的女儿。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在大业十三年的时候,李渊在晋阳起兵,仅半年的时间便率兵攻打到了长安。而身为隋朝长安留守的阴世师,对隋朝忠心耿耿,自然会坚决守城。
甚至为了阻止李渊攻破长安城,阴世师将李渊第五子、后被李渊封为贵妃的万氏所生的儿子李智云所杀。不仅如此,阴世师还下令,将李渊的祖坟给毁了。
如此大的仇恨,怎么能让李渊父子不痛恨阴世师呢?
在长安城破后,阴世师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至于阴家所有的女眷,则是全部被充入掖庭。
而阴妃,自然也在其中。
在掖庭做宫婢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而能够被作为秦王的李世民看中,对于阴氏而言,便是将自己救出了苦海。
阴氏自然会对李世民感恩戴德,并且为李世民生下了皇五子李佑。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不久李渊便禅位李世民,李世民正式登基,史称唐太宗。
而阴氏,想必还是比较得宠的,再加上生下了李世民第五子,而被封为“四夫人”之一的德妃,在后宫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正是因为阴妃的缘故,李世民也厚待了阴妃的娘家人。
阴妃的胞弟阴弘智,得到姐夫李世民的重用,先后任御史中丞、齐州长史,辅佐外甥、被封为楚王的李佑。
原本,阴妃与儿子可以一直如此安稳的生活下去。
然而阴弘智,却害了自己的姐姐与外甥。
已经为李世民后妃的阴妃,或许早已忘记了阴家与李唐家族的仇恨。
但是阴妃的弟弟阴弘智便不好说了,阴弘智在辅佐外甥的时候,以“太宗多子”为由,劝说外甥私下里招募壮士来保护自己。
而楚王李祐便是在舅舅的挑唆下,在贞观十七年时于齐州谋反。
李祐最终被父亲李世民以“谋反罪”赐死,而阴妃则是受到了儿子的牵连而被降为嫔,在降低位份、失去儿子后阴妃也抑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很显然,李祐虽然在舅舅的挑唆下造反,但是阴妃并不知情。
否则阴妃死后,又如何能附葬昭陵呢?
宠幸了弟媳了解唐史的应该知道,李世民能继承皇位,并非李渊心甘情愿将其立为皇太子的缘故,而是因为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除掉了太子李建成。
在李渊称帝、稳坐皇位的过程中,虽然李世民是最大的功臣。
但因有嫡长子李建成在,李世民被封皇太子确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李渊也很清楚委屈了次子,所以便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
然而战功赫赫、威望极高的李世民,对于太子李建成来说威胁太大。
李建成便同齐王李元吉一起商议,想要除掉李世民,并且许诺李元吉只要能除掉李世民,便将李元吉册封为皇太弟。
然而历史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李世民除掉了长兄与四弟。
不仅成功夺得了太子之位,还在不久后正式称帝,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而李世民夺权成功后,便将太子与齐王所有的儿子都除掉,将其所有的女眷都充入了掖庭。
而齐王李元吉的王妃杨氏,便因此而从高贵的王妃,成为掖庭的宫婢,同李元吉其他的姬妾、庶女等挤在狭窄拥挤的宫室内居住。
在李世民登基后的前期,杨氏仍旧生活如此艰难。
但是等到了贞观后期,杨氏却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充入了后宫,而且杨氏还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根据野史的说法:杨氏长得十分美丽,李世民在发妻长孙皇后去世后,曾想要将杨氏立为皇后。
但是遭到了魏征的反对,魏征劝说太宗皇帝:您是贤君又如何能被一女子拖累呢?
“陛下的德行堪比唐尧虞舜这样的贤君,不可以为了像辰嬴这样的女子把自己拖累”
李世民这才放弃了这一想法,杨氏不仅没有被封为皇后,其实连后妃都不是。
仍旧是李元吉的王妃,而且杨氏所生的儿子李明,也被过继给了李元吉。
李元吉所有亲生的儿子,早已被李世民除掉了。
李世民将自己与杨氏所生的儿子,过继给弟弟李元吉,让弟弟得以“后继有人”。
可能有人会说:杨氏为何会委身李世民呢?直接拒绝或者是为自己的夫君报仇,不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吗?
要知道,杨氏并非一人,她的身后是一整个家族。
杨氏能够被选为齐王妃,便可见杨氏出身不凡。
若是当真对李世民如何的话,杨氏的娘家遭殃是必然的。
所以说,女子并非仅为自己而活,还有自己背后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