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康熙“眷顾最深”的后妃,6年生3个皇子,为何最遭雍正忌恨?

雍亲王府王妃 2025-04-18 11:43:19

她是康熙皇帝“眷顾最深”的妃子,得宠长达45年之久,6年生三位皇子;然而她又是让雍正最痛恨的庶母,花甲之年被雍正先后三次羞辱,日后不管雍正还是乾隆如何尊封、追封先朝后妃,她都不在其列。

甚至看着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都死在自己前面,而她去世四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她就是康熙皇帝四妃之一的宜妃郭络罗氏,宜妃究竟做了什么,让雍正帝如此痛恨呢?这篇文章,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半生风光无限、后半生凄凉的宜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宜妃出身查库系郭络罗氏,原本其家族为科尔沁地方郭尔罗斯氏,后因迁居满洲沾河地方居住而改为郭络罗氏;严格来说,查库系郭络罗氏一族属于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而查库系郭络罗氏,是大清郭络罗氏一姓中最为庞大的一系。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康熙皇帝最厌恶的儿媳——郭络罗氏,皇八子胤禩的嫡福晋?

其实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与宜妃是出身同族,其先祖都为查库。太祖皇帝努尔哈赤创业之初,沾河寨长常舒、杨舒兄弟二人率领自己的族人归附了太祖,这是最早归附太祖的部落之一,太祖皇帝对其十分重视,将自己的两个妹妹嫁给了常舒与杨舒(一位娶的是太祖的堂妹,一位是太祖的亲妹妹)。杨舒与常舒这两支,分别被编入了满洲镶白旗与满洲正蓝旗。如此一来,因常舒与杨舒而崛起的郭络罗氏一族,便成为满清不可忽视的勋贵家族之一,同皇家频繁联姻(尤其是太祖皇帝第七子阿巴泰家族)。而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便是杨舒的后代。那么,宜妃呢?

宜妃这一支的先祖为阿凯,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阿凯跟杨舒、常舒出身同族,但至于他们究竟具体是什么关系并没有记载,可见他们之间的堂亲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疏远。正因为如此,宜妃这一支虽然也跟随杨舒、常舒一起归顺太祖皇帝,但是因为并非沾河寨长的直系后裔,而被编入了包衣旗籍。虽然属包衣旗籍,但并不代表宜妃这一支便默默无闻。其实在大清有很多出身包衣,但是照样位极人臣的臣子。比如乾隆皇帝宠爱的高贵妃,原本便是包衣旗籍,因父亲高斌得力的缘故,其家族而被抬出包衣;

再比如嘉庆帝的发妻孝淑睿皇后赫舍里氏,她原本也是包衣旗籍,因为堂叔祖来保入阁拜相的缘故,家族而被抬出包衣。宜妃这一支,虽属包衣,但属于中高等官宦世家。宜妃的祖父安塔穆位至盛京佐领,深得太宗皇帝的信任,太宗皇帝曾将宗室遗孤托付给安塔穆照顾抚养,这是难得的恩宠与器重,可想而知在满清入关之前宜妃的家族便已经得到宫廷的信任。宜妃的父亲三官保位至盛京工部侍郎,兼盛京内务府佐领;说白了三官保,是盛京内务府大臣之首。虽然宜妃的家族并未跟随世祖皇帝一起入关,但照样深得朝廷的信任。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皇帝后宫中的四对姐妹花中唯一一对出身包衣的,便是宜妃与姐姐郭贵人。另外三对,均是出身勋贵家族的贵女,而且家族都出了一位康熙的皇后。而且宜妃的姐姐郭贵人郭络罗.布音珠,是康熙后宫所有后妃中唯一一位二婚嫁给康熙的,为康熙生下了权倾漠北漠南的公主——固伦恪靖公主。而比布因珠小7岁的妹妹宜妃,则是名为郭络罗.纳兰珠。康熙十六年正月,康熙皇帝挑选了一批内务府秀女,此次选秀康熙一共选了九位秀女入宫,而纳兰珠是盛京送来的秀女之一,正月二十六日入宫。这一年,纳兰珠18岁。

纳兰珠入宫四个月后,她的姐姐以“内务府寡居身份”入宫。纳兰珠虽然以宫女的身份入宫,但是入宫没多久便得到康熙皇帝的宠幸,很显然康熙很喜欢纳兰珠,让其享受嫔级待遇。并且在康熙十六年八月,在钮祜禄氏被册封为皇后、佟佳氏册封为贵妃时,纳兰珠被册封为了宜嫔,位居七嫔之一,而此时四妃之一的乌雅氏还未晋封为嫔。此时的纳兰珠并未生下皇子公主,也没有身怀有孕,却被直接册封为嫔,可想而知康熙对她的宠爱程度。要知道在康熙的后宫,有很多的妃嫔,即便是生下皇子公主多年,也仅为没有封号的庶妃而已。比如皇八子胤禩的生母卫氏,生下胤禩19年才被正式册封为良嫔;

再比如皇十二子胤祹的生母万琉哈氏,生下胤祹33年后被晋封为定嫔。随后,纳兰珠便同姐姐布因珠正式开始生育皇子公主的时期:康熙十八年五月,姐姐布因珠生下皇六女,也就是固伦恪靖公主;此时的纳兰珠已经身怀有孕,并且在七个月后生下皇五子胤祺;只是胤祺并未留在纳兰珠身边抚养,而是被先后送到了康熙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康熙嫡母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宫中抚养。也正因为如此,胤祺得以远离纷争,并未参与九子夺嫡之争。虽然胤祺不能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纳兰珠也算是真正做到了“母凭子贵”;康熙二十年,康熙第二次大封后宫,册封四妃。

而这“四妃”,便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惠宜德荣四妃,而纳兰珠便是被晋封为宜妃。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贵妃佟佳氏、贵妃钮祜禄氏、惠妃乌拉那拉氏,后宫第四位的存在。即便早已入宫,为康熙先后生六个皇子公主的荣妃马佳氏,也不及纳兰珠的地位。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姐姐布因珠生下一位皇子——第十九子允䄔,允䄔只活了11个月便夭折了,并未参与序齿。在允䄔出生的次月,纳兰珠生下皇九子胤禟,也就是九子夺嫡之争中皇八子胤禩的“钱袋子”。

胤禟出生两年后,纳兰珠又生下一位皇子,为皇十一子胤禌,胤禌仅活了12年便夭折了。在六年的时间里,纳兰珠与姐姐布因珠先后生五位皇子公主,可想而知最起码在这段时间康熙对纳兰珠姐妹二人十分得宠。只是姐姐布因珠毕竟是二婚嫁给康熙,而且康熙对其并没有像妹妹纳兰珠那般宠爱,所以即便是布因珠生下一子一女,也仅为没有封号的庶妃而已,直到去世。而得盛宠的纳兰珠便不同了,入宫仅四年的时间,便已经位居妃位。而康熙对纳兰珠的宠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达45年之久。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康熙是大清十二帝中后宫妃嫔数量最多的一位,不同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宠妃。像荣妃马佳氏,便是康熙的初恋,原本的得宠程度并不比如今的纳兰珠要差,但是在后宫新人越来越多时,荣妃便“色衰而爱驰”。

然而纳兰珠,并未因为“色衰”而爱驰,成为了让康熙“眷顾最深”的后妃;即便是到了纳兰珠年过半百后,康熙仍旧事事惦记着爱妃。比如康熙五十九年时,湖广巡抚陈诛进向康熙进献了西洋香,按理说康熙会赏赐给年轻貌美的后妃,但康熙并未忘了纳兰珠,还赏赐给了纳兰珠一份。再比如康熙六十年,康熙得了一大一小两个望远镜,康熙将那支小的赏赐给了纳兰珠把玩。如此恩宠,又有哪位后妃能与纳兰珠相比呢?纳兰珠得宠,自然会惠及自己的家人。而其家族,确实也因为纳兰珠得宠的缘故,而得到了康熙极大地恩惠。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东巡盛京,除了下旨将崇政殿收拾一番,还下旨三官保的房屋也要收拾一番。很显然,康熙下榻了三官保的家中。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三次东巡,再一次住在了三官保的家中。康熙能够先后两次下榻纳兰珠的娘家,这是其他后妃都没有的殊荣。而三官保,作为纳兰珠的父亲,自然也会得到康熙的重视与厚待。三官保虽然仅为内务府佐领,但却得到康熙的恩准,可以同从一品将军一起行走或者并列而坐。而且宫中诸人,在见到三官保的时候都尊称其为长辈,而非直呼其名或者官职。三官保能得如此,不都是因为女儿得宠的缘故吗?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纳兰珠为了给康熙祝告祈福而重修了弥勒院。寺庙重修的纳兰珠每年都会派人前去拈香。而康熙也因为宠爱纳兰珠,而特地派了官员参与了寺庙的重修。甚至在康熙五十九年时,康熙在寺庙御制碑文,并且还立下了规矩:经过寺庙文官需要下轿子,武官则需要下马。康熙待纳兰珠如此,又如何能不让其他后妃、皇子妒忌呢?

更何况她所生的皇九子胤禟,为了支持皇八子胤禩(后为皇十四子胤禵)夺嫡,而与雍亲王胤禛为敌,做了很多让胤禛十分痛恨的事情。这便注定了,只要胤禩(或胤禵)不能夺嫡成功,纳兰珠便也很难善终。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病逝后,纳兰珠的人生发生了转折,正式开始自己悲惨的晚年生活。康熙皇帝病逝时,纳兰珠正卧病在床,但按照规矩纳兰珠需要来致祭康熙,所以身体虚弱的她便乘坐软轿。昔日的德妃乌雅氏,已经母凭子贵成为皇太后。而纳兰珠仍旧态度傲慢,并未将皇太后乌雅氏放在眼里,她所乘坐的软轿居然走到了皇太后的前面。这让雍正如何能忍呢?随即便责问了纳兰珠身边的太监,让纳兰珠难堪。

次月,雍正下旨将纳兰珠所居住的翊坤宫首领太监张启用等十二人都抓了起来,因为雍正怀疑张启用在外置产必定是受到了宜妃的指使。随后,固伦恪靖公主身边的太监两人被流放为披甲人的奴才。胤禟身边的太监李尽忠,被发往云南做苦差;而且雍正帝登基后,不管如何加封先朝后妃,纳兰珠与姐姐布因珠都不在其列。很显然,这并非仅因为纳兰珠曾得宠傲慢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纳兰珠是皇九子胤禟的生母。好在纳兰珠遵从先帝的遗言,得以在雍正元年六月搬到了大儿子、和硕恒亲王胤祺的府上居住。但是因为出宫三年,从未入宫向雍正请安,而引起雍正的不满。雍正四年,皇九子胤禟被雍正帝圈禁而死;至于胤禟的长子弘晸则是幽禁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时间。

眼瞧着自己的儿孙遭难,纳兰珠并无计可施,可想而知其难过程度。雍正十年,纳兰珠的长子胤祺也病逝了,因胤祺从未参与夺嫡之争,而得到了雍正帝的尊重与器重,不仅下旨厚葬胤祺,而且让其子弘晊承袭恒亲王爵位,而非降袭郡王爵。这或许是纳兰珠唯一的一丝安慰吧。三个儿子,都在纳兰珠之前去世,这给了纳兰珠极大的打击。胤祺去世的次年,纳兰珠也在恒亲王府病逝。按理说纳兰珠作为康熙的宜妃,理应被葬入景陵妃园寝。但是雍正痛恨宜妃,并未安排其丧事。如此一来,纳兰珠即便是去世后也没有得以入土为安。

直到乾隆二年,乾隆皇帝才准许纳兰珠葬入景陵妃园寝。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