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秦淮河畔,金陵名妓李香君的媚香楼里,侯方域一边把祖 传琥珀扇坠的绢扇送给李香君,一边拉着她的手说:“多亏杨龙友帮忙出了梳拢的钱。”李香君一听,大惊,直呼不好,恐要出事。
李香君被媚香楼的李大娘一手带大,由于她长得娇小而香艳,而名字里又带了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尽管长在青 楼,却也是博学诗词,精通音律,接触的又多是文人墨客,自然性情中透着一股飒爽侠气。
经杨龙友介绍,16岁她与22岁的侯方域一见钟情,侯公子便想为其赎身。按照明朝当时的风气,但凡哪一位客人看上了青 楼里的女子,都要举 行一个隆重的“梳拢”仪式,宴请一些宾客,然后再给青 楼掌柜一笔不菲的赎金,这样才算得回自 由身,归属这个客人。
当时李香君已经很名气,而侯方域只是一个路过赶考的一介书生,哪有什么银两来当赎金,正当侯公子犯难之时,杨龙友雪中送炭,送给了侯公子一大笔钱。于是,侯公子也没多想就收下了,承诺日后一定归还。
心思缜密的李香君得知后,觉得这事很蹊跷,杨龙友并不富有,他从哪里来的这么的钱,隐隐感觉要出事。果不其然,这钱来得并不简单。
经过侯方域的一再追问,杨龙友说出了真 相,这钱是阮大铖出的,要送侯公子一个人情,他为什么要送侯方域这么大一个人情呢?
这阮大铖可是一个人物。他才学了得,曾在朝中做官,但为人阴险狡诈,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搞得朝堂鸡飞狗跳。1628年,魏忠贤出事后,阮大铖自然为被牵连,被罢官贬为平民,从而退到南京闲居,但暗中却与马士英等人来往,以图东山再起。
江南有名的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发现阮大铖的不轨之心,于是将他揭穿,这让阮大铖很是恼怒,但无奈手中无权,只能退避。
侯方域与这些人都是莫逆之交,所以,阮大铖得知侯公子无钱娶妾,于是便借杨龙友之手送钱,笼 络侯方域,一来缓 解与江南义士的关系,二来将侯公子拉到自己的门下,扫清障碍。
当侯方域得知真 相后,愤怒之余感到惭愧,立马决定将钱如数归还给阮大铖,堵住他的不 良用心。
可是这笔巨款,怎么可能在短时内筹到。聪慧的李香君自然知晓侯方域的心事,她变卖了自己一批首饰,又向自己的姐妹们借了一些,总算凑够,交给侯公子,让他足数归还。坚决不能让阮大铖以此事来要挟侯方域。
但此事,仍旧为他俩埋下了祸患。
明末,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朝。马士英、阮大铖上位,大权在握,随即开始了,铲除异己的行动,江南义士们纷纷被抓。侯方域得知消息后,迅速逃离坝京。
临行之前,秦淮河边的媚香楼里,暗 淡的烛 光下,李香君与侯方域两个相拥而坐,难舍难分。侯方域深叹,人生在世难得知己,天下伤心永是别离。李香君尽心里不舍,但明大义,男儿志在四方,不能在自己的媚香楼里消磨,只要两个同心,即使身处两地,也能彼此相牵。
侯方域走后,李香君闭门谢客,每天拿着那把绢扇,睹物思人,只等侯公子一人。
阮大成了讨好皇帝身边的红人田仰,报复李香君,他竟然将李香君送给田仰为臣,被 逼无奈,李香君选择跳楼自 杀,以保自己的清白。值得庆幸的是,她没有死,活了下来。
可是,阮大铖的怨气并没有罢休,他又使出毒计,以皇帝之名,要求李香君进宫充当歌姬。
战争的焦灼,消息根本无传给侯方域,李香君带着无限的眷恋和遗憾,怀里紧紧抱着那边带有鲜血的桃花扇进了皇宫。
1644年,清兵攻下了扬州,直逼金陵,弘光帝听到此风声望风而逃。南京破城之夜,李香君趁乱逃出皇宫,在长板桥上,看到已成火海的媚香楼,脑子一片空白。
而这一 夜,侯方域在扬州兵败后,回到南京,当他赶到秦淮河边时,只看到了一片火海,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 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
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李香君的下落有不同的说法。不管怎样,还是希望他们能像孔尚任《桃花扇》里写的那样,在国破家亡之后虽得以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