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身边总有一类人,在外人看来很孤独。
他们朋友不多,社交浓度很低,相比外面的热闹,他们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种状态在外人看来很奇怪,他们自己却甘之如饴。
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人不喜欢去别人家串门,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多半是以下这几种心态。
一,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喜欢给自己找麻烦
去别人家串门,主人家要提前打扫卫生、买菜买酒,饭局结束后,客人拍拍屁股走人,主人家起码得花两三个小时收拾。
别人来自己家串门也一样,最怕客人突然袭击,招呼都不打一声就上门。
有网友调侃说,他家最干净整洁的时刻,就是朋友上门做客的时候,窗明几净,地板亮得能照人。
但不论是被招待还是招待客人,总是麻烦的。
为了不麻烦别人,也不被别人麻烦,有些人在休息时尽量减少社交,给自己创造独处的机会。
这种人不是完全封闭自己,一点都不社交。
真心的朋友有几个,不多,关键时刻朋友有需要他会帮忙,他有需要也会主动求助朋友。
他们只是在大多时候,更喜欢独处,更愿意把时间用来自我沉淀。
就像作家周国平所说的: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时自己可以从别人和事物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休息天从来找不到他人,问就是在家独处呢。
朋友说:“平时上班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节奏太快了,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好不容易闲下来,一定要独处才踏实。”
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真的很自由,你也可以试试。
二,那些酒肉朋友,不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
人这一辈子,能交到知心的朋友不多。
大多数人只是过客,擦肩而过后便再无交集。
那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称兄道弟的时刻,热闹散尽后,徒留寂寥,挺没意思的。
人的精力有限,我们无法分辨哪些人真心、哪些人假意,哪些人又是带着何种目的与自己套近乎。
想起最近看到的新闻,某网红被骗千万,发视频回顾自己被骗的过程。
他说:“手里有点小钱的时候,谁都想来跟你套近乎,我当时心里也有点飘,以为人家真心想带着我做事情,大家都是朋友,有钱一起赚很正常。直到钱被骗了,欠了一屁股债,回顾整个过程,才觉得自己很傻,更发觉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从另一个层面讲,那些不喜欢串门、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拒绝跟任何酒肉朋友来往,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被骗的风险。
人心难测、人性复杂,如果我们无法分辨对方是好是坏,不如和所谓的酒肉朋友保持距离,不必在他们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有时,并非多个朋友就能多条路。
人生有很多条路可选,去哪里、走哪条路,最终决定权在自己手里。
我挺佩服这种主动拒绝无效社交的人,因为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只在意自己心里怎么想。
三,社交会消耗自身能量,让人变得很累
人分很多种,有的人高能量,有的人低能量。
一个人不喜欢去别人家串门,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可能是因为他内心能量不足,面对社交时容易疲惫。
比如:
去别人家串门,头一天晚上就会焦虑带什么礼物合适,带多少;
到了主人家,如果主人家太客气他不好意思,主人家没那么客气他又有点尴尬和多想;
拼命找话题聊天,想活跃气氛,但因为性格原因不擅长。
一趟下来,搞得自己很疲惫。
再比如:
别人来自己家做客,头一天就要打扫卫生和准备菜品,客人来的当天一整天都闲不下来,大脑不停运转,要招待客人、要聊天。
等到客人离开后,还要收拾残局,终于把家里收拾好了,人也累得不行,第二天根本没有精力工作。
于是渐渐地,也就懒得在家里招呼朋友,懒得讨好所有人,懒得维护各种关系。
对于一个低能量的人来说,拒绝无效社交,就是在保护自己内心的安宁。
写在最后:
一个人不喜欢去别人家串门,也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多半是以上这几种心态。
我挺佩服这类人的,他们更懂得在独处时,如何与自己对话。
选择一种让你舒服的生活方式,追寻内心深处想要的人生。
人生短短数十年,活着,不必在意那么多。